桩基负摩阻力机理的讨论桩基负摩阻力机理的讨论 摘 要:由于桩土作用机理的复杂性,目前对桩-土间相互作用的讨论还很不够深化。伴随着桩基础的大量使用,出现了理论滞后于实践的现象。其中桩土间的负摩阻力问题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些桩基础使用后出现的一些工程问题就是对桩侧负摩阻力的认识不足造成的。本文就桩基础的负摩阻力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桩;负摩阻力;机理 中图分类号:TU473.1 文献标识码:A 一、负摩阻力产生原因 桩基础作为一种新型的地基处理方法己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土木工程建设中。一般桩侧表面与土体之间存在着摩擦阻力,作用于桩侧表面摩擦阻力的方向取决于桩与周围地基土之间的相对位移。在正常情况下,桩顶受到竖向荷载作用下下沉,若桩的下沉速率(或沉降量)大于桩周土的下沉速率(或沉降量),桩周土对桩侧面就会产生向上作用的摩擦阻力,作用于桩侧单位面积上的这个力称正摩擦力(Positive Friction,简称 PF),表现为对桩起支承作用;反之,当桩侧土体因某种原因而下沉,且其沉降速率(或沉降量)大于桩的沉降速率(或沉降量)时,桩周土将对桩产生与桩位移方向一致,即产生向下的摩擦阻力,作用于桩侧单位面积上的这个力称为负摩擦力,也称为负摩阻力,它不但不会对桩的荷载起抵抗作用,由于它对桩产生的下拽荷载,反而成为附加在桩的一个分布于桩侧表面的荷载。桩的负摩阻力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穿越欠固结的土层(松散填土或河口与海岸的新沉积土层)而支撑于比较硬土层中,从而桩侧土因固结而产生的沉降大于桩的沉降时; 2.在正常固结粘土或粉土地基中,当桩侧土层因长期抽取地下水或其他原因导致大面积地下水位下降,上覆土自重增大及土中的有效应力增加以致大范围出现地区性下沉时; 3.桩设置在自重作用下虽己完全固结的软粘土地基中,当桩侧地面受到大面积的地面荷载(堆载或者填土)作用而大量下沉时; 4.桩设置在易受环境影响(比如:侵水、解冻、动力振动或地震等)而沉陷或重新固结而大量下沉的地层(自重湿陷性黄土、季节性冻土层或可液化土层)的地基中,当受到水侵湿、融化或受振动液化导致地基土大量下沉时; 5.饱和粘土中打入密集的桩群,打桩会使高敏感度的粘土受扰动,引起超孔隙水压力,土体大量上涌,随后重塑土体因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和触变作用而又重新固结时; 6.设在膨胀土地基中的桩,由于膨胀土绝大部分是低压缩性土,其固结压缩变形小,且在建筑物竣工时己基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