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浅析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摘要:沥青混凝土路面作为我国公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技术一直是我们路桥建设单位关注的重点内容。本文主要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拌合料的运输、摊铺、碾压、施工接缝处理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基准线的布设 基准线是控制铺筑层标高和平整度的关键,可分四步进行布设。 第一步:布设钢桩,一般布设在路肩的边缘,一般距摊铺边缘30~50cm。桩距直线段宜为 l0m,弯道部分酌情适当缩短,以保证路面边缘摊铺圆顺,桩位最好选用设计图表上的桩号,以便利用其设计高程作为基准线标高的依据,桩的打人深度以桩稳固为度,分别测定下承层上打桩点的高程。 第二步:在桩上套上带托架的套管,使托架垂直于路中线。将实测高程与设计高程作比较,假如两者高程差值在厚度允许误差范围内时,移动套管使套管顶部高程等于实测高程,并固定套管。假如某些测点高程高于设计高程时,应按本层设计厚度放样,应移动套管使套管顶部高程等于实测高程与本层设计厚度之和,并固定套管,并同时对纵坡进行调整,调坡坡度以千分之一为宜,切忌连续频繁调坡,影响行车的舒适性。 第三步:将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桩上,然后将钢丝绳放在各桩的托架上,用紧线器拉紧,最后固定在另一端的支撑桩上。此钢丝绳即为控制摊铺高程的基准线。 第四步:量测基准线与下承层顶面的高度,与设计厚度进行比较,对不满足点再作调整。基准线必须充分拉紧,下垂度不得超过路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值,摊铺过程中施工人员和机具不得碰撞基准桩、线,防止基准线发生偏差影响摊铺效果 二、沥青混合料拌和 应该严格根据配合比进行沥青混凝土的拌制,在拌和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沥青、集料的加热温度,另外,还得控制沥青混凝土的出厂温度。拌合时,计量必须准确,各种掺合料的误差应该在法律规范允许范围以内。一般集料的温度应该要比沥青的温度高 10℃~20℃,混合料在贮料仓储存的时间不得超过 72 个小时,其温度下降不得大于 10℃。沥青混合料在出厂前必须测量其温度,符合要求后方能出厂,若发现温度不合格或者花白料,应该废弃。 拌合料搅拌必须充分均分,必须让所有的集料都被沥青结合料裹覆,生产过程中应该注意检查混合料的均匀性,若发现异常应该及时处理。沥青搅拌厂的每一台拌和机每天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