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沥青路面早破坏原因分析浅析沥青路面早破坏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前言 林檎路面的主要类型有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治,沥青灌入式,热拌沥青混合料和乳化沥青混合料等,引起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较好的耐久性,造价相对较低,行车舒适,修复方便,能够利用石化副产品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公路和城市道路,机场等基础设施的面层处理。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有,泛油,波浪,壅包,滑溜,裂缝,坑槽,局部沉陷,松散,车辙等九种,这些病害及具普遍性和严重性,成为公路工程质量通病之一。 二 路面设计 1 结构世界不合理沥青面层结构选用不当,混合料类型不合理。根据沥青路面设计法律规范,沥青面层处应满足车辆使用需求外,还应满足不渗水等要求,宜选用历经较小,空隙小的级配混合料,尽量采纳小粒径沥青混凝土,以提高沥青层的防渗性。对于选中粗粒混凝土或开级配或半开级配沥青碎石的沥青路面,必须在沥青面层下设下封测,防止渗水。 2 设计与路段实际情况下差大沥青路面传过土基湿地段,设计按一般正常情况设计,全部利用挖方和就地借方填筑路基,实行逐层晾晒法施工,影响了工期,最终还是早期破坏较为严重。 3 沥青路面补强段厚度考虑不足设计补强厚度不合理,导致许多补强路段补强后弯沉值大于设计值,造成新路强度不足,早期破坏严重。 4 岩石路段石质类型确定有误在路基实际中,由于没有足够的地质钻探资料,仅靠地表情况推断石质类型。原设计为石方路段,实际开挖泥质页岩及风化岩,由于雨水渗入,导致泥质页岩及风化岩软化,沥青路面机构强度不足,出现大面积网裂。 5 路面厚度设计问题路面厚度设计的一居室设计年限内的累积当量轴次,不管是根据标准车的轴载还是非标准车的轴载,而由当量轴次计算公式知,当量轴此与轴载比的 4.35 次方成正比例。由此得知设计路面实际承受的当量轴次。新建路面早期破坏情况较多的路面在短期内已达到设计年限的累积当量轴次。 三 路面施工 路面施工过程中是其质量形成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面层质量的措施环节主要是面呈本身施工,基础施工及相关链接层施工。 1 路面施工 1.1 对原材料检查不严,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控制不够特别是矿粉和沥青用量不准,是沥青路面早期出现推拥,油包,松散,露骨,坑槽等。 1.2 施工机械设备陈旧,不配套,是混合料配合比计算,拌合均匀性,压实度,平整度,等受到很大影响。 1.3 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