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养成教育 塑造健全人格《渗透养成教育 塑造健全人格》的讨论 黄羊镇上庄小学课题组 执笔人:宋彦军 李海文 一、 课题背景 常言道,“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播下性格,收获命运。”由此可知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孩子人格塑造的极其重要性。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是学校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落实素养教育的重要任务。 谁都清楚,每个学生的个性与行为习惯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天性贪玩,不爱学习;有的聪慧好学而品行却令人担忧;还有的受读书无用论影响较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有甚者无视校纪班规,蛮横放肆。这些不良习惯极大地损害了学生身心的健康进展,极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面对学校实际情况,我们深深感受到培育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课题讨论的范围及对象 本课题讨论的范围为黄羊镇上庄小学。具体讨论对象为我校小学 1-6 年级全体在校学生。 三、讨论目的及意义 1、讨论目的: ① 探求一种适合本地农村小学养成教育的运作机制和运作模式,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② 促使老师树立新的人才观、教育观和学生观,提升老师的教育 理念,提高老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用以指导本校的工作,增强办学特色 ,提升办学品味。 2、讨论的意义: 儿童是未来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人格健全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素养教育的核心是培育健康人格,而健康人格必定以一系列优良素养为基础。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因此,坚持从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入手,不仅有利于克服长期以来德育工作中片面追求“高、大、全”的弊端,而且对推动素养教育,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课题讨论的内容: 1、养成教育与形成健全人格的内在规律。 2、在学科教学中全面渗透养成教育。 3、家校合作、优势互补提升养成教育。 4、把养成教育与培育学生能力充分结合。 五、课题讨论的方法 主要是运用行动讨论法、调查讨论法和经验总结法进行讨论。根据课题讨论内容,总体属于教育行动讨论法。实行边“调查”边“讨论”进而“理论化”的讨论模式。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再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分析其变化过程,找出内在规律,确保讨论结果的科学性。 六、讨论步骤: (一)第一阶段(2025 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