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生命教育、优生优死现状与观念调查报告

生命教育、优生优死现状与观念调查报告_第1页
1/3
生命教育、优生优死现状与观念调查报告_第2页
2/3
生命教育、优生优死现状与观念调查报告_第3页
3/3
生命教育、优生优死现状与观念调查报告 面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如何看待人生的最后阶段?医学专业背景与非专业背景、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如何看待死亡?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28 日披露,该院与与克卿书院采纳网络调查和滚雪球的抽样方式,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受众完成了《生命教育、优生优死现状与观念调查》。 数据显示,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对于生命教育的认识存在着显著差异:医学生更加重视生命教育,对生命、死亡的思考更多;中年人看待生死更加坦然,老年人虽然可能认识到死亡质量的意义,但是当自身面临生命尽头时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坚持“即使无意识,插管也要活着”。 医院方面告诉记者,接受调查的 528 人中,其中有医学背景的有 194 人,占总人数的 36.74%;非医学背景的有 334 人,占总人数的 63.26%。调查人员设置了 26 道与生命教育有关的问题,其中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共同回答的有 13 道。 关于“对生命教育的了解程度”,接受调查者中,调查对象对生命教育的了解程度的得分均值为 2.78。仅有 30.3%的人表示“比较了解”或“非常了解”。这表明对生命教育的了解程度总体偏低。调查人员表示,这一结果与当前社会生命教育偏少的客观现实相一致。 在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上,超过 67.42%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重要;对“在大学里是否需要加入生命教育的课程或讲座”的态度上,有 58.14%和 22.92%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需要和比较需要。 从年龄角度来看,中年人对于生命教育更为重视,相比而言,老年人对于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死亡是不可避开的,对这一事实,受访人群普遍接受。 根据,一方面人们能够接受生命的有限性,另一方面又对死亡有所畏惧,不愿过多想象。即便是有医学背景的受访者,在现实生活中“谈到死亡很自然”者占比也不超过 50%,仅为 44.85%,大部分人只是“间或会谈死亡”,5.15%的医学生表示完全避讳死亡相关话题。 对于优生优死问题的态度,有医学背景的受访者虽然普遍赞成“优生优死”,77.31%的受访者表示比较赞成或非常赞成,得分均值为 4.21;但对于“计划死亡”这一问题的看法却相对保守,平均得分仅为 2.86。 在非医学背景的受访人群中,有 79.04%的被调查者认为“现代医学除基础医学外还包括对患者的缓和关照”,仅有 20.96 的`被调查对象认为“现代医学就是一门治病救人的基础医学学科”。人们对于医学的定义认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对医学理解的偏差性。 对于“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谁拥有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生命教育、优生优死现状与观念调查报告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