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 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教材百家1.纵观百家几种不同版本的教材对本课内容的编排基本一致。主要不同表现在:人民版教材明确介绍了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过程;人教版教材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日本崛起的原因。组织教学时应注意借鉴这两点。2.百家之长(1)欧洲共同体建立的影响:① 西欧经济一体化,促进和带动了政治一体化。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欧洲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人民版)② 从 20 世纪 70 年代起,欧共体国家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了共同政策,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人教版)(2)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日本通过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朝鲜战争促使西方各国扩军备战升级,掀起了一股采购物资热,这又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敞开了大门。(人教版)(3)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与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人民版)概念阐释1.欧共体是西欧国家推行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并具有一定超国家机制和职能的国际组织。其形成与当时的国际形势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在两极对峙的形势下,西欧国家为谋求自身安全和发展,提高自身国际地位而形成的国家联合。欧共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其实质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2.第三世界第三世界是指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地位比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在地域上大多处于发达国家的南边,第三世界国家也称为发展中国家、南方国家。1955 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著名的“万隆会议”表示并不靠拢北约或苏联任何一方,用“第三世界”一词界定自己,正式确认了“第三世界”这一称谓,“第三世界”由此而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接受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