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合同的法律规定一、合同解除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当事人可以由双方协商一致或者依照本法的规定,解除合同。”二、可以通过协商一致来解除合同1.合同存在违约行为时:当事人之间如果出现违约行为;则应该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处理;如果不能够通过协商一致来处理此问题时;则应该将此问题上诉到有关部门或者法律机关去办理。2.合作伙伴之间存在冲突时:如果当事人之间存在冲突考量;并且不能通过对话或者其他方式来处理;二、依法申请裁决/仲裁/诉讼1.经由裁决/仲裁/诉讼:如果当事人之间出现感情不和,无法通过对话,那么可以申请相关部门(如民事法庭)组装独立的团队,核实情况,最大努力使得损失最小。2.通过衡平法:如遵循衡平原则,核心思想是将当前风險并存,多顾眉眼。(1)因不可抗力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客观现象。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只有其致使合同目的完全不能实现时,则任何一方当事人均享有合同解除权。(2)因拒绝履行主要债务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这是指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对于这种情况,另一方可不进行履行催告,径直行使解除权。(3)因迟延履行主要债务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债务人无正当理由,若对于未约定履行期限,在债权人催告后仍未履行的,债权人便可享有合同解除权;若在合同履行期间届满,仍未履行合同主要债务,则债权人可不进行催告即享有解除权(4)因迟延履行或有其他违约情形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致使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的违约形态有多种,包括迟延履行、不完全履行,以及履行地点不符合合同约定等。在此情况下,债权人可不经催告而直接解除合同。(5)法律规定的其他解除情形。这是一个概括性的规定,当以上情形都没有出现,而法律规定其他情形合同也应该解除时,合同就解除。这实际为将来法律的发展留足了空间,同时也防止法律出现漏洞。拓展资料:合同不能继续履行的解除方式是:当事人可以采取口头形式或者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当事人也可以直接以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方式依法主张解除合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五条,当事人一方依法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通知载明债务人在一定期限内不履行债务则合同自动解除,债务人在该期限内未履行债务的,合同自通知载明的期限届满时解除。对方对解除合同有异议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均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行为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