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农经网汇报一、农经网建设的背景及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迅猛,信息产业已成为整体经济的重要产业。为了适应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中央提出了以农业信息化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战略思路。为贯彻中央关于发展农业信息化的有关精神,中国气象局于**年初提出:要在气象为农业服务的基础上,开拓为“三农“服务的新领域,充分发挥气象部门的优势,积极开展农村综合经济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为实现农业产业化提供信息服务。在中国气象局的统一组织和积极推动下,安徽、浙江、贵州、四川等二十多个省市,依靠当地党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以政府主办、气象部门承办、涉农部门协办的组织形式,大力发展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将农村经济信息(农时、农情、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天气实况、气象防灾减灾信息、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供需、价格等信息市场)直接服务到农村千家万户,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为了加强对全国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系统的技术指导和网络管理协调,在国家计委的支持下,2001年中国气象局开通了“中国兴农网”,成为全国气象部门农经网链结和信息交换共享的平台,为进一步扩大农经网建设规模和社会影响创造了条件。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市的气象部门,以政府主办、气象部门承办、涉农部门协办的组织形式,建立了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其中安徽、浙江、贵州、四川等省农经网覆盖率达到100%,在为“三农”提供信息服务,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二、气象部门建设农经网的优势全国各地的农经网建设,能够在短时期内迅速发展,并且形成规模,主要得益于当地党政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同时也充分显示了气象部门在组织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方面所具有的人材、技术和网络管理优势。(一)气象部门具有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和运行管理的优势第1页共7页气象业务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经过多年的业务现代化建设,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和布局合理的台站站网,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信息采集、处理、加工分析和传输的信息流程和管理体系,培养造就了一批信息网络方面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我区气象部门建立的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卫星通信网和地面通信网(x.25,sdh/2m宽带网)技术先进,信息传输及时可靠,在确保气象信息及时准确传输的同时,尚有较大的传输余量。各级信息网络中心业务系统平台全天候运行,具有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发布三大完整业务环节;计算机网络直接连结全区各盟(市)、旗(县)乃至全国各地;具有信息产品自动化的双向传输和数据无线广播兼容的技术优势。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开发了网络终端接收和软件处理程序,具有前后台处理、自动纠错和加密功能,数据库存贮和检索功能,各种形式的显示功能等;可处理包括文字、图像等各种类型的信息。气象信息发布具有多种方式,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电话语音自动答询系统、农村无线警报网、internet等。综合利用气象卫星通信网、地面通信网、计算机网络和多种方式的信息发布手段,能够确保全区农牧经济信息网在信息的采集、集中处理、信息发布传播整个业务流程中的畅通。依托气象系统建设农经网,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复建设,降低建设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发挥气象部门在人材、技术和网络管理优势,保证网络系统业务化运行,提高服务效益。(二)气象部门具有农(牧)业气象服务的业务基础。长期以来,气象部门始终把为农业服务作为气象工作的宗旨,坚持不懈的开展农(牧)业气象研究和实用技术推广,不断组织农(牧)业气象服务系统开发建设,形成了一个从中央到基层逐级服务的农(牧)业气象服务体系,为党政部门和农(牧)业生产部门提供了大量的农牧业灾情监测、农牧业气象情报预报、农牧业气候区划等科技服务信息,并且在长期服务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服务经验。因此,气象部门开展农经网建设,既是农(牧)业气象服务方式和手段的创新,也是农第2页共7页(牧)业气象服务的延伸和发展。(三)、气象部门开展农经网建设具有规模化、集约化的优势。气象部门是垂直条管部门,具有比较完善的组织结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