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二:论“减负、增效〞心得体会中小学生 减负 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为何 突围 这么难呢?笔者以为主要矛盾是中小学 减负 没有与 保质增效 挂钩,学校和家长担忧 减负 会降低教学质量,影响学校的升学率,影响学生的升学和前途。怎样做到既 减负 又 保质增效 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主要依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良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来实现。学校应该加强教学讨论和探讨,改良教学形式和方法。老师要实行 启发式 教学法,精讲多练。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也就无需补课了。 二、加强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劳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而轻视德育和体育,让孩子失去愉快而美好的童年。一个班上学生的学习状况参差不齐,老师要分层次进行教学,照顾方方面面,特别是要关注 差生 ,及时弥补薄弱环节。学习有张有弛,不要绷得太紧,使学生没有咀嚼和消化的余地,没有喘息的时机。提倡个别辅导,对症下药,注重对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减负的同时,中小学要制造条件让学生开展个性特长。开设多种拓展型、讨论型课程,成立学生社团,开放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又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增长才能,脱颖而出。 依法治教是实施素养教育的根本,也是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关键所在。我们应该拿起教育法规的有力武器,切实落实教育部有关 减负 的各项规定,同时加大中考、高考的改革力度,使 减负增效 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