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论语 60 则附译文0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也很愉快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很欢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02.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0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省察我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传?字有两解,一,师傅之于己,一,己传之于人。依上文?为人谋??与朋友交?推之,当谓?己之传于人?。 04.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重贤轻色、侍奉父母能竭心尽力、侍奉君王,能舍弃自己的身躯、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0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做事灵敏、言谈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0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07.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合道就合于信,近于道义事宜. 约信合宜, 言必可力行实践. 致尊敬合乎礼节, 则可远耻辱矣. 所依者不失其可亲之人, 则亦可以宗而主之矣。 0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0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可以说是:‘思想纯洁,没有邪恶的东西’。?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進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 会超出规矩。? 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猎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1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