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苏教版选修《学而时习之》教案

苏教版选修《学而时习之》教案_第1页
1/4
苏教版选修《学而时习之》教案_第2页
2/4
苏教版选修《学而时习之》教案_第3页
3/4
教学目标:1、诵读重要篇章,梳理重要的文言知识2、体悟孔孟提倡的学习态度重难点:1、体悟孔孟提倡的学习态度2、体会本章节中比方手法的好处教学过程:11、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兴奋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评析】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兴奋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纳。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纳了,那就太兴奋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纳,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欢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纳,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 年第 6 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化了解。12、2·11 子曰:“温故(已经过去的)而知新 ( 刚学到的知识 ) ,可以为师矣。”【译文】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就可以当老师了。”【评析】“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日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苏教版选修《学而时习之》教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