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建设领域信息化关键问题解读中国建设领域信息化关键问题(一) 一、关于信息化的目标与内涵问题 建设领域信息化(Construction Fields Information)以下简称 CFI,是 一个十分重要的内涵丰富的大题目,它包括:如何认识和利用当代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如何通过信息化,加速提高建设业国 际竞争力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如何调整、充实和进展建设业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实力服务的内涵和外延?等重大问题。 1.1 几个先行国家是怎样解释的? (1)美国的特点: 起步早,1985 年就开始 CALS(计算机辅助军需支持) 由军方发起,现在进展到包括商务部、运输部、能源部等,CALS 办公室设在国防部。 突出表现形式:无纸化、网络化、电子商务 到 2025 年达到 75 %(2)日本的特点: 1993 年开始讨论美国 CALS 并且直接进行接触 1996 年建设省作出关于公共建设项目推动信息化的决定 2025 年前在国家重点项目实现信息化 计划 2025 年在全部公共项目建设中实现信息化 (3)韩国的情况: 1996 年 12 月修订了建设技术管理法,为建设 CALS 的推动,准备了法律依据。 1997 年 3 月为了制定基本计划,开始了讨论工作.参加讨论的单位有韩国建设技术讨论院和一些专门团体(现代信息,大林信息通信)。 1998 年 2 月,在建设会馆召开了公听会,制定了基本计划,该会议共参加了相关各部门的 500 多名专家。 1998 年 4 月,听取了有关方面的意见,这些部门有财政经济部、信息通信部、产业资源部等 20 个机关。同年 6 月,正式制定和确定了建设 CALS 基本计划(1998-2025)。 计划目标:到 2025 年力争成为建设 CALS 的先进国. (1) 在 21 世纪信息化社会中,提高建设产业的竞争力。 (2) 通过建设行政的信息化,组成高效率的电子政府。 (3) 通过改善行政服务体系,使国民得到更多的方便。 解读中国 建设领域信息化 1。2 我国情况 2001 年 2 月建设部发布: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基本要点。 优点是明确提出了建设领域信息化问题,有发动作用,并且适合十五计划的时机。 问题是过于原则化,可操作性弱,对若干基本问题还没有搞清楚。 建设系统企业响应积极、重点单位已经开始制定行动计划。 建筑业信息化的基础和积累: CAD 的普遍率 85%,”甩掉图板”获得成功。 90 年代国内一批民营高科技公司提供市场高质量软件。 国内网络基础设施取得巨大进步,建设系统已经建成几个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