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和谐进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XX省是农业比重较大的省份,“三农”问题更为突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破解“三农”工作中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化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一、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人口众多,尤其是农民多,又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城乡关系、工农关系是这个阶段必须处理好的重大社会关系。和谐社会应该是城乡协调发展的社会,工农关系顺畅健康的社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城乡差距大,主要是农村发展滞后,农业基础薄弱,农民还不富裕。首先体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上。近年来,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措施,农民连续3年较大幅度增收,但与城镇居民收入相比,收入水平还不高,差距还很大。*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28:1,与*年的3.22:1相比,差距还在扩大。从XX省来讲,*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68:1,与*年的2.66:1相比,差距有所扩大。城乡差距大,还体现在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上。就XX省情况看,农村还有30%的行政村不通硬化路,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仅为52%;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没有完全解决;农民综合素质仍然偏低,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近90%,其中小学以下占35%;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生产条件脆弱。在土地征用补偿、环境污染等方面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问题还时有发生,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第1页共3页问题,就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工农、区域间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和谐发展。二、要把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摆在第一位的任务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突出农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吉林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把农业产业做大做强,需要我们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信息化、农业标准化和经营集约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吉林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正常年景粮食产量已经达到530亿斤以上。要继续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做大优质粮食产业,巩固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的地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的着力点是做大做强县域经济。要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壮大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发展劳务经济,是近年来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吉林具有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要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搞好培训,提高技能,大幅度增加劳务经济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发展农村经济,关键在于保护和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取向,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要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各项支农惠农政策,XX省财政今年安排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2亿元、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2亿元,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百镇千村试点工作,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三、要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大范围地普照到农村。现在我国经济发展到了一定水平,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去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3.93万亿元,已经具备了支持农村发展的条件。公共财政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分重要的制度安排,体现了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要求,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近年来,围绕农民增收和解决农村孩子上学难、第2页共3页农民看病难和社会保障缺失等问题,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如取消农业税、开展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对种粮农民实行多项直接补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