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试题(七)及答案一、选择题(共 20 分,每题 1 分) 1.指令系统中采纳不同寻址方式的目的主要是______。 A.可降低指令译码难度; B.缩短指令字长,扩大寻址空间,提高编程灵活性; C.实现程序控制; D.寻找操作数。 2.计算机使用总线结构的主要优点是便于实现积木化,缺点是______。 A.地址信息、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不能同时出现; B.地址信息与数据信息不能同时出现; C.两种信息源的代码在总线中不能同时传送; D.地址信息与数据信息能同时出现。 3.一个 16K×32 位的存储器,其地址线和数据线的总和是______ 。 A.48; B.46; C.36; D.38。 4.下列叙述中______是正确的。 A.主存可由 RAM 和 ROM 组成; B.主存只能由 ROM 组成; C.主存只能由 RAM 组成; D.主存只能由 SRAM 组成。 5.在三种集中式总线控制中,______方式响应时间最快。 A.链式查询; B.计数器定时查询; C.独立请求; D.以上都不是。6.可编程的只读存储器______。 A.不一定是可改写的; B.一定是可改写的; C.一定是不可改写的; D.以上都不对。 7.下述______种情况会提出中断请求。 A.产生存储周期“窃取”; B.在键盘输入过程中,每按一次键; C.两数相加结果为零; D.结果溢出。 8.下列叙述中______是错误的。 A.采纳微程序控制器的处理器称为微处理器; B.在微指令编码中,编码效率最低的是直接编码方式; C.在各种微地址形成方式中,增量计数器法需要的顺序控制字段较短; D.以上都是错的。 9.直接寻址的无条件转移指令功能是将指令中的地址码送入______。 A.PC; B.地址寄存器; C.累加器; D.ACC。 10.响应中断请求的条件是______。 A.外设提出中断; B.外设工作完成和系统允许时; C.外设工作完成和中断标记触发器为“1”时。 D.CPU 提出中断。 11.变址寻址和基址寻址的有效地址形成方式类似,但是______。 A.变址寄存器的内容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是不可变的; B.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变址寄存器和基址寄存器和内容都可变的; C.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基址寄存器的内容不可变,变址寄存器中的内容可变; D.变址寄存器的内容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是可变的。12.在原码加减交替除法中,符号位单独处理,参加操作的数是______。 A.原码; B.绝对值; C.绝对值的补码; D.补码。 13.DMA 方式______ 。 A.既然能用于高速外围设备的信息传送,也就能代替中断方式; B.不能取代中断方式; C.也能向 CPU 请求中断处理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