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铁成为中国的外交名片让高铁成为中国的外交名片 全国人大代表、北车集团副总裁余卫平: 两会前夕,2 月 28 日,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公司生产的 EMU 电动车组起运赴巴西,成为中国高端装备首次服务世界杯的范本。中国高铁走出去面临哪些困难?中国高铁走出海外的机遇和挑战为何?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两会期间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北车集团副总裁余卫平。 中国列车改变巴西人的 出行习惯 《中国经济周刊》:北车 EMU 电动车如何能在包括有阿尔斯通、庞巴迪等强手如林的竞标中突围,获得巴西的认可?车辆为巴西当地市场做了哪些设计? 余卫平:简单说,就是两个字——“实力”。具体来讲,来自两方面体现:一、北车有多年来在国外良好的运营业绩和优秀的售后服务;二、针对本次投标所体现出来的技术的先进性和良好的性价比,所以成功中标。 巴西项目我们突破了两大要素,实现了两大“之最”。其一是在纵向载荷方面(编者注:车厢前后抗压能力)的突破,巴西里约是一个全新的市场,在某些标准上比香港还苛刻。比如里约地铁对车体强度有着极高的要求,必须采纳美国标准设计,使得车体强度满足 40 年工作载荷下不产生疲劳失效的条件。这一标准是国内城铁设计标准的 4 倍,是欧洲城铁设计标准的 2.5 倍。其二是耐高温方面,列车采纳严格的德国及美国的防火标准,防火性能全球之最,达到耐 56℃的高温。这对北车来说不是难题。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根据巴西《环球报》的报道,中国车辆改变了里约人的出行习惯,不仅城铁的使用率提高了 40%,运营商的盈利能力大大提升,而且乘客在崭新干净的车厢内也更加注重个人举止,不再乱扔垃圾、大声喧哗。 未来北车海外业务 占比达三分之一 《中国经济周刊》:中国高铁走出国门,赢得国际市场,您认为其中的关键是什么? 余卫平:赢得国际市场的关键,第一是自身的实力,自身的实力来自于北车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强大的工艺制造能力,良好的运行业绩,体现在投标中,以先进的技术、良好的性价比、有用性强、制造成本比较低等优势来赢得竞争。 第二是外部环境。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非常清楚地指出,鼓舞铁路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有了把高铁成套装备走出去提升为国家进展战略,有了总理超高水平、超高规格的营销,在国外为我们建立好良好的市场环境,再加上加快完善法律、金融等方面对高铁成套装备走出去的支持,信任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高铁会落户世界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