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阶层固化对“弱势感”蔓延的影响论阶层固化对“弱势感”蔓延的影响 【摘要】“弱势感”是一种在比较中产生的对自身境遇的主观感受,当前社会不仅弱势群体对“弱势”感受强烈,非典型性弱势群体中“弱势感”同样在滋生蔓延。“弱势感”蔓延凸显了转型时期民众对于社会生存环境的负面评价,而阶层固化首当其冲被认为是“弱势感”蔓延的元凶。打破阶层固化僵局,创建公平干净的社会竞争环境刻不容缓。 【关键词】弱势感 非典型性弱势群体 阶层 固化 “弱势感”是一种在比较中产生的对自身境遇的主观感受,包含的情感因子非常复杂,产生的原因也复杂多样,常见的如经济贫困、物质不足,也有因为在社会交往中因上下级关系紧张或者遇受不公平不公正待遇导致产生的。“弱势感”的存在就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甚至绝大多数人会在特别阶段产生这种情感,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人类的进展。 一、“弱势感”蔓延的现状 “弱势感”的存在只要控制存在规模与范围能够有益地推动社会进步,但一旦失控则会对社会稳定、人心凝聚造成强烈的负面影响。当前我国社会中“弱势感”有急剧蔓延的趋势。 弱势群体中“弱势感”强烈。弱势群体作为社会的脆弱群体,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竞争能力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往往呈现出生活贫困、心理承受弱化的特点,例如农民工、城市小商贩等。随着物质的丰富、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即使相较以往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日益加剧的城乡差距与贫富两极分化导致这些社会底层民众从心理上感觉自身已被边缘化。 弱势感在“非典型性弱势群体”中蔓延。据《人民论坛》2025年 12 月的一份随机抽样调查问卷显示,45.1%的受访党政干部、57.8%的受访公司白领和 55.4%的受访知识分子(主要为高校、科研、文化机构职员)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受访者达 55.4%。这些人并不属于通常意义上的弱势群体,他们外表光鲜并且有着令人艳羡的职位和前途,但却自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这些群体我们可以称之为“非典型性弱势群体”。从社会阶层角度来看,社会的中间阶层逐渐将自己视为“弱势群体”,他们的“弱势感”愈来愈强,他们的“弱势感”主要源自收入差距加大、社会竞争加剧、权力寻租等,从而形成一种强烈的由被剥夺感、不公平感、无助感等交织形成的情感自觉。 二、“弱势感”蔓延的危害 显然,“弱势感”在全社会蔓延开来,于社会肌体有害、于人民情感有害,无论是对弱势群体还是非弱势群体,后果都非常严重并且可怕。对于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