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建材行业安全监管的几点思考据统计,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有80%以上涉及建材行业。可以说,建材行业是经济投资计划中受益最大、最直接的行业。建材行业在快速发展、迅速扩张的同时,由于行业管理弱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造成安全事故多发。另一方面,本次4万亿投资计划中的项目多为各地的“明星”项目,社会关注程度高,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会给当地政府造成十分不利影响。这些都迫切要求进一步加强建材行业安全监管,严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一、积极做好建材行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材行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面广、管理幅度大,生产工艺复杂、管理难度大,高温、高压、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等危险因素多、管理风险大等特点,易发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各地安监部门应对辖区内的建材行业开展一次彻底的摸底排查,了解辖区内建材企业新建、关闭情况,准确掌握辖区内建材企业数量,建立完整、详细地企业档案,对各企业的工艺流程、重大危险源、重要生产部位或生产环节等基本安全生产情况做到“了如指掌”。以此为依据,要将4万亿投资项目中所涉及到的建材企业作为日常执法监察的重点,督促企业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对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要严格落实整改责任人、措施、时限、资金、预案,确保整改落实到位。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要坚决停产整顿;绝不能因为是4万亿投资项目中涉及到的建材企业,就放松安全监管。二、严格建材行业安全生产“三同时”审查笔者注意到,在建材行业大量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企业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重要性认识不够,使得大量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未按有关规定进行安全预评价、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就投入使用,导致建材企业“带病运行”,留下了大量的安全隐患。针对这种情况,各地安监部门要加强建材行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三同时”审查,凡未通过“三同时”审查的建材项目,一律不准开工生产,确保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第1页共3页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防止“先天不足”。对本地“保增长”的一些重点项目,安监部门更要积极介入,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建设项目有关情况,督促企业按照“三同时”要求进行设计、建设,抓好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两个重要环节,并将相关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预评价、设计审查、竣工验收情况反馈给有关部门,从源头上提高安全标准,把好市场准入关。三、大力推进建材行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安全质量标准化是规范企业日常生产、夯实企业安全基础、提高企业本质安全程度的根本途径。经过努力,笔者所在市约60%的规模以上企业通过了安全标准化验收,“三违”现象大大减少,安全事故大幅度下降,取得了显著效果。令人遗憾的是,除水泥生产行业外,平板玻璃、新型建材、陶瓷等建材行业还没有制定安全标准化的实施办法和评级标准,这就导致了建材行业的安全标准化迟迟没有全面开展,日常安全管理薄弱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为此,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建材行业安全标准化实施方案和考评细则,在建材行业中强制推行安全标准化,将其与生产许可挂钩,例如:水泥生产企业要想取得经贸部门的生产许可证,必须先通过三级以上安全标准化验收,否则不予办理生产许可证,将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情况作为生产许可的前置条件,以此来推动建材行业安全标准化工作地深入开展,督促企业实现本质安全。四、突出抓好建材行业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与其他行业相比,建材行业的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低,特别是在大规模基础建设时期,建材行业生产旺盛,临时雇佣人员增多,这些从业人员往往没有接受安全教育培训就匆匆上岗作业了,缺乏基本的安全常识和岗位操作技能,常常成为安全事故的制造者,也通常是安全事故的受害者。各地安监部门要督促企业做好从业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岗位操作规程的学习,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提高安全素质,尤其是煤气发生炉、窑炉等重点岗位的从业人员,必须参加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杜绝违章作业和冒险蛮干。建材行业从业人员接触粉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