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山区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高寒山区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摘要:文章通过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高寒山区对个别玉米品种进行试验,分析了高寒山区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对试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了详细概述,以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并对试验的结论进行有效讨论。 关键词:种植密度;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影响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25)-01-0061-2 0 引言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玉米种植面积较小,且多为山地、丘陵、高寒山区等,鉴于此种生长条件,对进行试验的玉米品种有几点要求:耐高温、高湿、干旱;抗病性好,尤其是大小斑病、纹枯病、青枯病等;生长周期不能过长;其中高寒山区多为稀植、硬粒、抗病型品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高寒山区金秀县,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玉米品种进行试验与讨论,结合当地过去的生产实践经验规划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主要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在不同密度的影响进行讨论,为山区玉米的优良品种选育和栽培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金秀瑶族自治县内多山且海拔较高,属典型的高寒山区。本试验选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具有代表性 4 个玉米品种作为试验材料(迪卡 007、迪卡 008、正大 619、正大 818)。迪卡品种具有硬粒、耐旱、棒子均匀、苞叶中等等优点;正大品种具有硬粒、抗病型好、稳定性好、色泽好、适应性广等优点。迪卡品种和正大品种是较适合高寒山区生长环境的种子。 1.2 试验方法 金秀县山地占总面积的 73%,高度在海拔 500~1979 米之间,本试验在金秀镇长二屯(海拔 1100 米)进行试验。采纳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设置 3 个密度,分别为 4.0 万株/hm2、5.0 万株/hm2、6.0万株/hm2,5 行区,行长 6m,行距 70cm,区域面积为 21m2,3 次重复。在 4 月份播种,9 月份收收获,田间管理与一般田地相同,底肥一次性施入尿素 150kg/hm2,硫酸钾 30kg/hm2,在玉米拔节期施加150kg/hm2 尿素。在玉米出苗后,测量并记录其物候期、主要农艺性状、植物倒伏情况、株高、玉米穗位、茎粗等;在玉米收获后,测量并记录其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容重、出籽率、秃尖长、籽粒长及最后产量。主要测定性状根据国际标准方法进行,其中,生物产量的测定时在乳熟末期到蜡熟初期从每个小区中随机选取 8.0m2,全部从茎基部 3cm 处割下,然后对其地上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