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管理中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冲突与出路高校教学管理中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冲突与出路 【摘要】由于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威的来源、职责不尽相同,使得两者在运行过程中势必会产生矛盾和冲突。而当前在我国大学的管理中,两者的矛盾主要体现在行政权力膨胀导致的学术权威弱化和边缘化,进而阻碍了大学健康、稳定的进展。 【关键词】行政权力 学术权力 矛盾 协调对策 一、高校教学管理中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威的冲突与现状 目前,在全国的众多高等院校中,各种以数字指标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已经成为行政部门管理的重要基础。这种考核与每一个人的利益“挂钩”。这些量化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过多少文章;出版过多少著作;获得多少、什么级别的学术奖;承担了多少、什么级别的讨论项目等等。繁重的科研任务使老师不能真正备好课,量化的教学工作量导致老师对教学只能疲于奔命,导致知识常常是“进了教材、进了课堂,却进不了学生头脑”。而社会对人才的有用性要求越来越高,这样的教学只能使学生毕业后失业率增大。这样简单的量化监控在教学管理中是不可取的。教学管理者不能套用不合理的指标体系。各高校面对教育部的本科教育评估检查,管理者要客观实际的制定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不能千篇一律照搬照用。否则这种教学评估会给高等教育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失去了它原有的监控意义。采纳统一的标准只能造就“被格式化的大学、被格式化的学生”,而理想的高等教育好比“良好生态”,它要百花齐放,要培育各类人才,因此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一定经过多次实证讨论。 大学的教学、科研不能追求过度的量化管理。老师职业的特别性使老师的心理具有求知进取,善于思考,喜爱说服,逆反压服的特点;他们不仅希望得到学生的尊重,更希望得到领导的尊重。假如忽略老师的工作特点和心理特点,过多强调行政管理,势必会使老师产生逆反心理或行为。这种抵抗行为即使不表现出来而埋于心底,也会产生情绪上的不安而导致工作的消极。有些教学管理者不遵循教学规律,一味追求数字指标,老师的利益直接与学校制定的量化指标挂钩,导致了广阔一线老师忙于应付完成所谓的工作量,不能踏下心来搞教学、做学问,使教学质量下降。如今大学的教学过程已经被过度干涉,都是程序化了,老师为了凑足课时,为了符合教学程序,老师很多精力被耽误,无效备课量大增。学术泡沫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过度量化考核的反面实例。行政型教学管理只能维持法律规范化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