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住白细原虫病【概述】鸡住白细胞原虫病是疟原虫科住白细胞原虫属的原虫寄生于鸡的白细胞(主要为单核细胞)和红细胞内所引起的全身出血性疾病。本病亦称鸡白冠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对雏鸡和中鸡危害严重,可造成大批死亡。其他禽类亦偶见有本病发生。【病因/病原】形态特征: 我国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病原已发现有两个种,即卡氏住白细胞原虫和沙氏住白细胞原虫。其主要形态区别如下: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的成熟配子体呈圆形,寄生于宿主的白细胞和红细胞内,感染本虫的宿主细胞其细胞核消逝。成熟配子体 大小为 15.5 微米 X15.0 微米,较小。沙氏住白细胞的成熟配子体呈长椭圆形,被寄生的白细胞膨大呈梭形,宿主的胞核被虫体挤向一侧或挤向虫体的两旁而呈半月状,宿主的细胞质两端伸展形如棱角。成熟配子体大小为 24 微米 X4 微米,较大。【病因附图】【流行病学】生活史: 住白细胞原虫的生活史包括三个阶段:裂殖增殖、配子生殖及孢子生殖。第一阶段及第二阶段的大部分在鸡体内完成;第二阶段的一部分及第三阶段,卡氏住白细胞原虫在库蠓体内完成。鸡为住白细胞原虫的中间宿主。(1)裂殖生殖: 当含有成熟子孢子的卵囊,在库蠓叮咬鸡体时,卵囊随库蠓的唾液进入鸡体内,子孢子首先进入鸡血管内皮细胞,每个子孢子能繁殖形成十几个裂殖子,在感染后 9~10 天,宿主细胞破裂,释放出裂殖子,随血流到其他部位寄生。主要是肝、肾、肺;其次是心、脾、胰腺、胸腺、肌肉、腺胃、肠道、气管、卵巢、****及脑等处,在上述组织器官内继续发育成熟,经 14~15 天裂殖体破裂,放出成熟的球形裂殖子。球形裂殖子则进行以下三个途径的发育:①再次进入肝实质细胞形成肝裂殖体;②被巨噬细胞吞食而发育为巨型裂殖体;③进人白细胞或红细胞开始配子生殖。肝裂殖体和巨型裂殖体还可重复繁殖 2~3 代。(2)配子生殖: 成熟的球形裂殖子,在鸡体的末梢血液或组织中,进入白细胞或红细胞后,开始配子生殖,发育成大、小配子体。(3)配子生殖: 在鸡体末梢血液中的大小配子体发育成熟后,被库蠓在吸血时,吸入库蠓的胃内,并在胃壁内迅速发育形成大、小配子。大、小配子结合成合子,合子渐渐增长,并继而形成卵囊。这些卵囊发育成熟时含有大量的子孢子,具有感染力,聚集在库蠓的唾液腺中,再由库蠓吸血带人鸡的血液中,重复上述循环。[流行病学特征]鸡住白细胞原虫病呈世界性分布,鸡卡氏和沙氏白细胞原虫病主要流行于南亚和东南亚一带,越南、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