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067 需求随机波动下的局部竞争与合作分析——厂商背叛行为的判定张宁 倪宏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100083)摘要 本文在对现实经济现象进行抽象的基础上,建立起了需求随机波动情形下,商品多重效用特性所引发的厂商局部竞争与合作咨询题的讨论模型,并应用假设检验的方法,重点解决了厂商背叛行为的判定咨询题。关键词 局部竞争 合作行为 背叛行为1 引言竞争与合作,作为两种对立的市场行为,都能够促进社会进步,科技进展和经济繁荣。但在经济关系越来越复杂,经济联系越来越广泛,经济进展变化速度越来越快的今日,专门难讲,哪两个厂商间始终保持着竞争或是合作的关系。因此,在复杂的经济关系条件下,清楚认识厂商间利益的有关性,正确平稳厂商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准确判定合作厂商的背叛行为,就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要求。真正将厂商合作咨询题提出,并开展了差不多分析的是 Stigler。1964 年Stiger 在他的文章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厂商合作的概念,同时也揭示了在垄断状态下,加大合作的本质咨询题包含了两个方面,即背叛行为的发觉以及相应实行的惩处措施[2]。1964 年,Stigler 在对厂商合作行为进行分析时,采纳了完全信息的前提假设[2],即:若合作中的任何一个厂商所发生的背叛行为,都将在一个周期后,被合作中的所有其他厂商正确获知。明显,这种假设成立的前提,是所有厂商彼此直截了当竞争,因此,又可将其称为直截了当竞争假设。从那个意义上讲,这时对竞争与合作咨询题的讨论,依旧针对简单商品市场进行的,厂商之间的竞争还局限在直截了当竞争的范畴之内。此后,Stigler(1964 年)以及 Green 和 Porter(1984 年)进一步深化了对合作咨询题的讨论,他们采纳了非完全信息的假设[3]。在他们的讨论中,考虑的是一个在需求方面具有不确定性的市场。如此,任何一个厂商,在发觉自己收益有所变化时,都必须通过主观判定来确定收益变化的缘故:是由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依旧与其他厂商的背叛行为有关。由此,需求的不确定性,就使得咨询题的讨论脱离了完全信息的假设,从而更加接近于现实。1995 年,Verboven 第一次讨论了由于商品市场结构所造成的局部竞争与合作咨询题[4]。在他的讨论中,建立了一个需求确定的三厂商直线型市场结构模型,并详细描述了处于其中的厂商之间,在竞争与合作方面的专门关系,以及整个合作的状态转移过程,并重点分析了厂商惩处措施对合作稳固性的阻碍。这是第一个描述和分析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