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25 中国 H_1 基因型麻疹野病毒血凝素和血溶素基因特征分析麻疹是由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M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中国目前规定为乙类传染病。虽然有效的疫苗在我国广泛使用,但部分地区麻疹发病率仍居高不下,2025 年中国所在的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区所有国家承诺于2025 年消除麻疹。为达到这一目标,除了要加强常规免疫,提高二次接种效率,还要对现用疫苗的保护效率做科学的评估,为免疫策略的有效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本课题从 MV两个重要蛋白质的基因水平分析近年来在中国流行的 MV 的变异特点,探讨近年来的流行毒株与疫苗株之间的基因差异,评价现用疫苗的保护效率。目的讨论 2000—2025 年中国流行的 H1 基因型麻疹野病毒代表株血溶素(Fusion,F)、血凝素(Haemagglutinin,H)基因特征和变异规律。评估中国现用疫苗的保护效率,分析蛋白质重要氨基酸位点的变异情况。方法从 2000—2025 年中国大陆各省送检的麻疹野病毒中依据 N 基因 C 末端基因亲缘性关系树选取差异较大的 30 株代表株,用 RT-PCR 方法从代表株中扩增出病毒 F、H 基因,对上述 PCR 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进行核苷酸(Nucleotide,nt)、氨基酸(Amino acid,aa)同源性分析。结果中国疫苗株与 30 株所测毒株 H 基因 nt 同源性在 94.3%~95.5%(83—106nt差异),30 株间 nt 同源性 97.1%~99.6%(7-53nt 差异),中国疫苗株与 30 株所测毒株 aa 同源性在 94.8%~95.7%(26—32aa 差异),30 株间 aa 同源性 96.4%~100%(0-22aa 差异)。中国疫苗株与 30 株所测毒株 F 基因 nt 同源性在 98.1%~98.6%(23~31nt 差异),30 株间 nt 同源性 99%~100%(0-16nt 差异),中国疫苗株与 30 株所测毒株 F基因 aa 同源性在 96.7%~97.8%(12~18aa 差异),30 株间 aa 同源性 98.1%~100%(0-10aa 差异)。经序列比对分析,H1a 基因型中 H 蛋白第 238~240 糖基化位点丢失,H1b 仍保留这个糖基化位点。F 蛋白 3 个糖基化位点未发生变异,其他重要 aa 位点未发生变异,H 基因 368~396、195 和 200 位氨基酸是神经功能区域,无变异。与 Edmonston 株比,所有毒株的 HA 蛋白 546 氨基酸(Gly→Ser)发生改变。结论:2000—2025 年间 30 株所测毒株 H、F 基因 nt/aa 差异不明显,但与疫苗株相比仍有一定差异,H 基因有随时间推移差异增大趋势,重要 aa 位点无明显变异(除 238~240 位糖基化位点缺失,546 位 aa 变异外),F 基因相对较保守,重要 aa 无变异,现用疫苗仍能保护机体免受感染以及病毒仍能感染细胞导致细胞病变效应(CPE),据此推测近年我国流行的 MV HA 蛋白和 F 蛋白在功能和结构上无较大变异,从序列比对结果看,两基因无明显变异规律,无突变积累现象,属随机漂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