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降准”并非万能药“定向降准”并非万能药 中国人民银行 6 月 9 日晚公布,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支援,从 6 月 16 日起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0.5 个百分点。此次“定向降准”将涵盖三分之二的城市商业银行,80%的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90%的非县域农村合作银行,以及金融/租赁/汽车金融公司。 讨论机构估计,约 500 亿元人民币资金(来自银行)和 100 亿元人民币资金(来自财务公司)将被释放到银行同业系统,但有观点认为此举的直接影响相当小,市场可能会有些失望。而据交银国际首席策略分析师洪灏估算,此次降准所释放的流动性约千亿。 “定向降准符合我们提出的货币政策新常态提出的调控方式,此轮定向降准涉及大多数城商行和农信社,力度大于上次。” 民生证券讨论院副院长管清友当日评论称。 “稳增长”动机明显 5 月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落实和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会议明确,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央行此举正是为了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这也是自 4 月 25 日以来央行第二次实施定向降准,前后只有近两个月时间,央行“定向降准”的实施频率明显加快。 今年 4 月 25 日起,央行将县域农村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大幅下调 2 个百分点,并将县域农村合作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 0.5个百分点。而这也是自 2025 年 5 月 18 日央行决定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0.5 个百分点后,央行第一次动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工具。 去年以来,银行间市场“钱荒”愈演愈烈,资金价格居高不下,因而坊间呼吁央行“降准降息”之声不绝于耳。然而,以现今中国银行业超过百万亿元人民币的资产规模,假如全面降准 0.5 个百分点,将释放超过五千亿元的基础货币,再考虑货币乘数效应,释放的流动性将超过两万亿元,如此巨量的货币投放,显然并不符合央行目前秉承的货币政策。 就在此次定向降准的公告当中,央行再次重申,“当前流动性总体适度充裕,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没有改变。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适度增长,促进经济健康平稳运行。” 实体经济急需资金支持 实际上,“定向降准”有其特别考量。就在央行公告次日,5月宏观经济数据公布,除 CPI 降至 2.5%的低位以外,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反映实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