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西渐:中国瓷器的荣耀东风西渐:中国瓷器的荣耀 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瓷窑就有产品销往国外。晚明时期,中国瓷器开始销往欧洲,当时以景德镇的青花瓷器、釉里红、龙泉青瓷、闽粤日用瓷等为多。直到 1684 年起,中国清政府开放港口,取消海禁,促进了出口贸易,至此,中国瓷器风靡世界。 在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将人类史上第一个博物馆安放在古希腊北部的小国马其顿,这就是收藏与讨论意识的起源。在任何时候,亚里士多德都把重心放在进展学生的智力与情操修养上,他反对刻板教学方式,但他尊重百科全书式的素养教育,常常与学生一边散步、一边讨论哲理,后人称作“逍遥学派”,而顺理成章,亚里士多德也被冠以“博物馆之父”的称号。 前不久,一位德裔加拿大籍收藏家,同时也是一位欧洲瓷器收藏家拉斯洛?帕拉克维茨和孙建伟伉俪,慨然将多年收藏的西方古瓷精品 300 件捐赠给上海历史博物馆,并在上海市徐汇区图书馆举办《东风西渐:上海历史博物馆藏欧洲瓷器》展览。 长期以来,很少有欧洲瓷器在中国展出,对于中国元素能直接浸入欧洲的工艺创作,国人应该感到骄傲。中国瓷器在中西会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世界范围内不可湮灭。故此,在 2025 年国际博物馆日即将到来之际,特别向读者朋友介绍中国瓷器的荣耀一页。 新贸易航线: 打开中国瓷器的贸易之门 康熙年间(1662-1722),景德镇瓷业得到整顿,出口贸易再次兴旺。自 17 世纪晚期起,中国出口的瓷器包括青花瓷和五彩瓷(墨地五彩、黄地五彩)。瓷器样式有花瓶、碟、茶具、执壶及其他有用器具、人物塑像和鸟兽。中国白瓷器和宜兴紫砂壶也传到了欧洲,给予那些急切想要仿制中国瓷器的欧洲工匠们很大的启发。 16 世纪末至 17 世纪初,欧洲开辟了新贸易航线,中国的瓷器开始运往欧洲。这一时期是欧洲人进行海上探险的黄金时代,以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为首,荷兰和英国人也紧接着加入了这支队伍。正是在 17 世纪末至 18 世纪初,欧洲人喜爱上了中国瓷器。当然,在此之前也有瓷器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欧洲,但是数量极少,欧洲人几乎没有实质性的接触。 16 世纪,葡萄牙商人开始进口明朝晚期的青花瓷,使得克拉克瓷器贸易(克拉克得名于当时负责运输的是葡萄牙克拉克帆船)得以扩张。1602 年和 1604 年,各有一艘葡萄牙克拉克帆船:圣亚戈号和圣卡塔琳娜号,被荷兰人俘获,船上千余件瓷器被拍卖,由此激起了欧洲的瓷器热,英国和法国国王也成了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