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系统讨论岩溶生态系统是岩溶学科又一新的讨论领域,“岩溶生态系统”被定义为受岩溶环境制约的生态系统。其系统中的物质、能量迁移都带有岩溶环境的“烙印”。中国西南岩溶石山区是全球碳酸盐岩集中分布的三大区之一(欧洲地中海沿岸、美国东部和中国西南部),同时它也是我国南方、北方两大生态脆弱区(西南岩溶石山区、西北黄土高原干旱区)和国定贫困县集中分布区之一。因此,本项目的讨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前景。本项目的新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国西南岩溶石山区有岩溶县 292 个,集中分布于北东向的构造隆起带上将中国西南 1:50 万地质图与行政区划图的叠加,并以县为信息单元,统计了碳酸盐岩的出露面积,以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大于 30%为标准,厘定中国西南岩溶石山区有岩溶县 292 个,集中分布于滇东、桂西、黔、湘西、鄂西、渝东,呈北东向的隆起带上(图 1)。这为揭示岩溶环境对人口、资源、社会经济制约的规律提供了有效的讨论途径。图 1 中国西南岩溶县分布图二、西南岩溶县的分布与社会经济进展状况存在内在的关系以 2000 年分省统计年鉴为源,用人口密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社会经济进展的指标。统计的结果(表 1)显示:(1)广西、湖南、湖北、重庆 4 省市岩溶县的人口密度与非岩溶县人口密度作对比,则广西、湖南、湖北、重庆岩溶县的人口密度仅分别为非岩溶县的 85.05%、83.03%、46.78%、54.43%。岩溶县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也不及非岩溶县。(2)贵州省是西南碳酸盐岩集中分布的中心,其人口密度明显高于邻省桂西、湘西、鄂西及渝东碳酸盐岩集中分布区,但它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则远比邻省的低,其原因可能有两:①贵州土壤资源更缺乏,水资源更难利用。贵州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例 61.2%, 而岩溶地下水的资源量却占总水资源量的 83%,石灰土面积仅占土类面积的 25%;②当地居民靠生育、开荒和开矿与恶劣的生态环境抗争的观念根深蒂固。表 1 贵州、广西、湖南、湖北、重庆岩溶县人口密度、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非岩溶县对比指标贵州广西湖南湖北重庆岩溶县 非岩溶县岩溶县 非岩溶县岩溶县非岩溶县岩溶县非岩溶县岩溶县非岩溶县人口密度(人/km2)209.3157.2182.8214.6378.7456.1194.2415.3274.2503.8农民纯收入(元/人)1412144523652257195921241723237314942092国内生产总值(元/人)2440178838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