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型水库溢洪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中型水库溢洪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1/24
中型水库溢洪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2/24
中型水库溢洪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3/24
第一章 工程概况第一节 工程概况本水库位于某市境内,坝址距市中心 3KM,在 XX 支流的 XX 河上,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供水、养殖等综合利用的重点中型水库。水库正常蓄水位229.50m,相应兴利库容 6626 万 m3,死水位 216.55m,相应死库容 630 万 m3,百年一遇设计水位 230.78m,千年一遇校核洪水位 230.92m,总库容 8612.5 万 m3。本水库枢纽工程由主坝、副坝、溢洪道、东、西放水洞和电站五部分组成。本水库为中型水库,工程等别为三等,主要建筑物溢洪道、放水洞为三级,次要建筑物为四级。溢洪道现状:溢洪道位于主坝东端,为正槽开敞式,由引水渠、闸室、泄槽、尾水渠等部分组成。引水渠为弯道,中心场 293.6 米,渠底为平底,进口宽 55 米,末端宽46 米,至铺盖起点与闸前翼墙连接。引水渠翼墙未设排水孔,墙后土体不均匀沉陷,墙体产生裂缝。闸前铺盖为混凝土结构,长 11.8 米。闸室总宽 46 米,分 4孔,每孔净宽 10 米,设 10×12 米弧形钢闸门。东边墩下设内径 1.2 米的钢筋混凝土放水管,为东放水洞。泄槽及尾水渠为风化岩石,受当时条件限制,未做消能工程,尾水渠为复式河槽。平面图如下所示:本水库溢洪道平面图第二节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址1 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 溢洪道地表高程在 205~218 米之间,上段为山前丘陵区,下段两侧为较平坦的耕地,地势起伏不平。地表覆盖第四系坡洪积物,左岸岩性主要为粉质粘土、中粗砂,粉质粘土厚 1.4~3.1 米,中粗砂厚 0.5~6.3 米;右岸为粉土夹中粗砂,厚 5.3~6.6 米。溢洪道基岩岩性为混合花岗岩和花岗片麻岩,混花岗岩分布于0+471.6 以下,呈深灰色,片麻理构造,中粗粒结构,主要矿物成分有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岩体中夹有长英质岩脉和闪长岩脉。溢洪道钻探,最大揭露深度 23.8 米,覆盖层厚 1.8~7.7 米,花岗片麻岩上部风化强烈,岩芯实行率低,呈颗粒状、粉末状,总体上风化不一,均匀性差强风化厚度 6~9 米弱风化厚度 4~9 米。2 水文地质溢洪道地下水以第四系堆积物中空隙潜水为主,埋深 1.36~5.1 米,混合花岗岩透水性差,大多为弱透水层。3 地震烈度依据国家标准 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1g,地震基本烈度为 7 度。4 水文气象本水库所在流域属暖温带大陆性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 727mm,多年平均气温 12.7℃,最大冻土深度 ...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型水库溢洪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