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信息化改造与示范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信息化改造与示范 摘 要:企业管理专业的现行教学体系中,往往以讲授为主,实训内容缺乏。《运作管理》课程作为该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尤为突出。从而导致学生由于缺少对运作管理内容的感性认识,普遍反映该课程比较抽象、不好理解、缺乏学习热情,教学方法的调整和完善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采纳信息化技术对该课程进行改造,已成为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个必定趋势。我们通过几年的课堂实践,发现在授课中引入信息技术工具,增加实训项目,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而对《运作管理》课程进行信息化改造的经验,也同样可为企业管理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生产与运作管理;信息化改造;模式 基金项目:内江师范学院教改项目《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信息化改造与示范》,编号 JG202513-163。 1 课程信息化改造的必要性 企业管理专业的现行教学体系中,专业课程的设置大多以课堂讲授为主,只有少数专业课程设置了实训项目,且实训又往往限于将学生带到企业去看一看,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对企业的直观感受,更缺乏企业管理中的实际操作经验,教学效果不理想。而提高学生企业管理实践能力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现代的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用计算机模拟企业管理流程,使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并参加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运作管理》是企业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由于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由于突出。老师普遍反映该门课程不好教,学生积极性不高;而学生则由于缺少对生产与运作管理内容的感性认识,普遍反映该课程比较抽象、不好理解、缺乏学习热情,其教学方法的调整和完善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于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造,也有一些高校开始了积极的探究,但尚未有系统、可推广的讨论成果形成。同时由于各高校情况差别较大,条件参差不齐,导致其在国内的讨论总体进展缓慢。如“211工程”院校基础厚、投入大,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上具有较大的优势,而其它普通院校则由于基础薄、投入有限,对企业管理专业课程的信息化改造难以起步。此外,目前国内对该课程教学改革的讨论往往流于形式,未能将信息技术与企业现实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导致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应用仍然是教材式的、缺乏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