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 长期以来,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着以罚代控、管理粗放、僵化运作、忽视制度建设和机制建设等弊端。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切实实施,是大中型施工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等目标的有力保证,是提高施工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又是内部控制实施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施工企业治理结构科学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内部审计自身的独立性和对本企业情况的了解,以及在长期审计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使它能够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找出措施和方法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 一、内部审计遵循的原则和目的 内审的目的就是对公司的《管理制度汇编》和《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等管理控制制度在企业组织内部各个管理职能部门营运过程中的效果做出反应和评价,主要包括:1)保证政策、计划、程序、法规的遵循性;2)提高经营的经济性和有效性;3)保证完成所制定的经营或项目的任务和目标。 二、施工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管理意识偏差,弱化了内部审计地位。施工企业大多存在着重揽轻管的弊端,事后核算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 2.传统的审计方法无法提供及时的信息。目前,内审工作仍未走出财务审计的框框,以查错究弊、事后监督为主,欠缺实际指导意义。 3.内审人员受专业限制较大。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良好的审计开展需要审计人员对工程 造价 、投标竞标、资源配置和整个工程流程有所了解,能够从各类报表中看出问题来,从而参加到管理中来。而这往往是企业中所缺乏的。 三、开展内部审计可实行的措施 1.树立内部审计的客观性和独立性 由于内部审计为组织内部服务,相对于外部审计,独立性较弱。尤其是施工企业,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项目部假如实行消极配合、积极防备的措施,将使内审工作难以开展。 2.强化基础控制工作的审计 内部审计可参考注册会计师审计所执行的穿行测试,即通过追踪某笔或某几笔交易在业务流程中如何生成、记录、处理和报告,以及相关控制如何制定,来确定内审单位的交易流程和相关控制是否一致。审计时重点对所记录经济业务的完整性、准确性、有效性进行审计。 3.加强对资产的安全性监控 审计人员应审计成本效益最大的那部分控制系统,效益产生于业务经营控制方面的重大发现,尤其是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避开可能的损失。 就施工企业而言目前成本最大、效益最高的控制系统就是工程项目的管理控制系统。工程管理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