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公路桥梁和高层建筑在我国的飞速进展,我国的钻孔灌注桩技术也得到了长足进展,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冲击钻钻孔灌注桩及病害的处理还是一大难题,下面通过泉头大桥及黑河子中桥的桩基础施工经验,介绍一下冲击钻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及断桩和桩身夹泥的处理措施。仅供参考。 1 工程概况泉头大桥位于国道 102 线 k900+734 公里处,为 8×20 米大桥,下部结构采纳摩擦灌注桩,共有桩 27 根,其中墩桩 21 根,台桩 6 根,桩径 1.2 米,墩桩长 19 米,台桩长 14 米。黑河子中桥距泉头大桥 2km,地质情况基本相同。2 工程地质情况及机具的选择2.1 桥址处主要地址情况:表层为 6.5—8.1 米左右的白色砂岩,坚硬;中层为细砂亚粘土互层,硬塑状态,细砂为灰色,稍松状态,每层厚 30—40 公分总厚 6 米左右,此细砂亚粘土互层在钻孔施工的干扰下易液化、出现涌砂现象、导致坍孔;桩底落在红色泥岩上。整体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特别,表层和底层坚硬、中层稍松易液化。2.2 机具的选择:施工前对机具进行了选择,循环钻钻进速度快、成孔好、清孔洁净 ,但怕硬岩层及孤石、卵石;冲击钻适用广泛,但速度慢、成孔质量不高。经现场进行两种机具的比较,循环钻 48 小时只钻进 1.5 米,而冲击钻 48 小时只钻进 3.4 米,虽然,中层易采纳循环钻,但更换机具耗时过多,决定在保证冲击钻工艺和泥浆质量的基础上采纳 4 台 30 型冲击钻同时施工。3 冲击钻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钻孔灌注桩的施工顺序为:初步放样→筑岛→恢复定线→护筒埋设→钻孔→成孔检测清孔→下钢筋笼→下导管→砼浇注→破桩头→成桩检测。3.1 初步放样:施工前先排水、修路、清除桩基位置的杂草和淤泥,换填山皮土并刮平压实,使施工机具顺利进出,能保证钻机在施工中平稳,然后根据设计提供的导线点(经导线复测闭合后)及水准点用光电全站仪及水准仪定位,桥墩中线在桥轴线方向上的位置中误差不应大于±15cm,成排成列放样,放样后用钢尺校核。3.2 筑岛:场地为浅水时,采纳草袋围堰,普通土填充,筑岛高出水面 1.5cm 为准。3.3 护筒埋设,恢复定线:护筒埋设是重要一环,起到定位、导向,靠筒内水位和泥浆比重使孔内水压大于外部水压,防止塌孔,护筒内径比桩经大 200—400mm,护筒高度宜高出地面 0.3m 或水面 1.0—2.0m,护筒的埋设深度应根据设计要求或桩径及水文地质情况确定,一般情况埋置深度宜为 2—4m,有冲刷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