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让中国制药站上国际舞台创新让中国制药站上国际舞台 2025 年对于中国制药企业来说绝对是个严酷之年。一边是国内药品监管和环保政策趋紧,一边是传统大宗原料药出口步入增长瓶颈。长期的低效制造和产能过剩让中国制药业陷入了严重的内忧外患之中。 然而就在全行业都在遭遇重创之际,石药集团(下称“石药”)却在“严冬”绽放:2025 年,石药实现销售收入 182.82 亿元,同比增长 11.5%;利税 16 亿元,同比增长 38%。与此同时,其在香港的上市公司市值也从四五十亿港元一举增长至 400 多亿港元,被纳入 MSCI 环球标准指数中的中国指数,成为香港最大的医药上市企业之一。 到底是什么力量帮助石药逆势飞扬、独领风骚? 让创新药研发改唱“主角” “我们成功的秘诀就是创新!”全国人大代表、石药集团董事长蔡东晨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制药企业光靠原料药,肯定撑不了几年红火期,要想站稳脚跟就必须去创新,研发新药。” 长期以来,低附加值的原料药一直在石药的产品结构中唱“主角”。然而,原料药处于产业链上游,而医药产品的绝大部分利润都在下游制剂。1999 年,蔡东晨带领的石药决定将转型战略瞄准到制剂药、生物制药等高端产品上,将资金投入重点由原料药转移到新药和专利药上来。 “10 年前,石药的原料药与制剂药销售比重是 7∶3,现在原料、制剂销售比变为 5∶5。”蔡东晨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在原料药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是创新药撑起了石药的一片天。” 2025 年,由于原料药价格大幅下滑,石药原料药板块基本持平,但是在蔡东晨提出的“把新药做大做多”创新战略下,恩必普、玄宁、欧来宁、固邦、多美素、津优力和艾利能等创新药,都成为石药这一年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其中,恩必普连续两年实现销售额超10 亿元,并成为国内首个年销售收入过 10 亿的原研药。 “像恩必普、玄宁、欧来宁、固邦这样单品销售额超亿元的创新药,我们已经有 17 个品种。这样一个创新药的年收入,甚至可以相当于一个中小型企业的年收入。”蔡东晨骄傲地告诉记者。石药目前在研的新药项目共有 170 项,其中仅国家一类新药就有 27 个,涉及心脑血管、精神神经、内分泌、抗肿瘤等七大领域,成为国内最具创新实力的制药企业之一。 “制药企业转型要靠一个个自主研发的新药做支撑。未来 5~10 年内,石药至少会有 15 个新药品种在全球上市。我们的目标是到‘十二五’末,将制剂销售比重提高到 70%以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