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废水的微生物处理分析研究环境工程专业摘要:重金属废水中主要含有铜、铬、锌、镉、镍等金属离子。这些金属离子毒性较大,这里主要介绍一些比较常用的方法:微生物法治理电镀废水技术,利用微生物功能菌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富集于功能菌的表面而达到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化学分类法处理电镀生产废水的技术,统一收集废水,并将含铬废水和含铜镍废水分开处理,进行分类收集,分开治理。活性污泥处理,分别从不同类型活性污泥,处理不同重金属论述了活性污泥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效果。关键词:重金属微生物废水引言:重金属,特别是汞、镉、铅、铬等具有显著和生物毒性。它们在水体中不能被微生物降解,而只能发生各种形态相互转化和分散、富集过程(即迁移)。重金属污染在其危害环境方面的特点是:微量浓度即可产生毒性(一般为1~10mg/L,汞、镉为0.01~0.001mg/L);在微生物作用会转化为毒性更强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如洋-甲基汞);可被生物富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造成慢性路线。亲硫重金属元素(汞、镉、铅、锌、硒、铜、砷等)与人体组织某些酶的巯基(-SH)有特别大的亲合力,能抑制酶的活性,亲铁元素(铁、镍)可在人体的肾、脾、肝内累积,抑制精氨酶的活性。六价铬可能是蛋白质和核酸的沉淀剂,可抑制细胞内谷胱甘肽还原酶,导致高铁血红蛋白,可能致癌,过量的钒和锰(亲岩元素)则能损害神经系统的机能[1]。所以要妥善处理这种废水。1.微生物法治理电镀废水技术1.1流程:微生物法治理电镀废水是利用微生物功能菌将电镀废水中的金属离子通过还原、吸附、絮凝、包藏、络合和螯合作用,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富集于功能菌的表面而达到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功能菌在培菌池中通过加入专用生长剂使其不断生长繁殖,保障连续大规模用菌需求。功能菌的菌液与电镀废水混合发生作用,高效还原六价铬为三价铬,三价铬、锌、铜、镍和镉等二价金属离子被菌体富集,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被菌体吸咐沉淀去除,再经固液分离,废水被净化,固液分离的上清液可以回用。[2]在富集回收重金属离子的同时,功能菌对pH的缓冲作用,使治理后的pH值始终保持在6~9之间。1.2.特点:由于微生物的生长易控制,生长繁殖速度快,其生长所需营养成本低、用量少,决定了运行费用低。而且微生物高效快速还原六价铬,无二次污染,能回收菌泥中的金属,因此,使用周期长,管理方便。1.3.出水水质:处理后排放水中六价铬、总铬、锌、铜、镍、镉等金属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见表1。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单位:mg/L项目pHCr6+TCrCu2+Zn2+Ni2+Cd2+进水4~81~621~674~65~184~61~3出水7.510.0330.2010.0440.3390.1490.003国际6~90.51.51.05.01.00.1国际/出水15823157331.4.主要设备微生物法治理电镀废水技术的主要设备有培菌池,生物反应器,调节池,泵房,沉淀池,消毒池,主控室,化验室等。2.化学分类法处理电镀生产废水的技术2.1.流程废水主要成分为含铬废水和含铜、镍废水。由于Cr(OH)3完全沉淀的pH范围在8左右而Ni(OH)2完全沉淀的pH范围在9.5左右[3],为了尽可能减少铬、镍沉淀过程中由于两种沉淀物完全沉淀pH范围不同而产生相互干扰,分设了两个调节池,用于贮存含铬废水和含铜、镍废水。含铬废水经调节池1后进入还原池,在这里通过控制pH值在2.3左右投加FeSO4,将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并通过投加石灰乳形成Cr(OH)3沉淀。经过还原池反应后形成的泥水混合物由泵抽至污泥池进行沉淀浓缩。另一方面,含铜、镍废水由调节池2自流进入中和反应池,投加石灰乳调节pH值在9.5左右,充分搅拌之后由污水泵提升到水力澄清池中进行泥水分离,其出水经调节pH和过滤后即可达标外排。水力澄清池中的污泥由重力流进入污泥池进行浓缩。由于污泥池的上清夜中仍存有一定量的铬、镍等,所以必须回流到中和反应池中参与下一次处理。浓缩污泥经压滤后排入污泥干化场干化,压滤出水和干化场的滤液也须回流到中和反应池内。[4]整个废水处理工艺参见图1。图1.化学分类法处理电镀废水工艺2.2特点:采用化学分类法处理电镀废水,对铜、镍、铬的完全沉淀环境进行分别控制,从而避免了彼此之间相互干扰。有效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