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堵漏技术总结一、混凝土裂缝分类及裂缝出现收集的资料1、有害裂缝的基本概念(无害裂缝略)2、混凝土裂缝治理应收集的资料3、混凝土裂缝调查资料4、裂缝评价二、混凝土裂缝治理1、有害裂缝治理原则2、有害裂缝治理基本要求3、有害裂缝治理方法(1)先开槽封缝,后钻孔注浆、采纳封缝和注浆相结合的治理裂缝的方法。(2)采纳高压注浆法地下室的渗漏一般属于混凝土的裂缝引起的,混凝土是一种多孔胶凝人造石材,属刚性体,主要特点抗压强度高、抗拉强度低、延伸率微小、易产生收缩裂缝。混凝土工程裂缝最常见出现问题是由于收缩变形受到约束引发的收缩裂缝和由外部荷载作用引发荷载(受力)裂缝。混凝土的裂缝出现是很难避开的,但是能预防和治理的。 一、混凝土裂缝分类及裂缝出现收集的资料 根据地下工程和防水混凝土的防水要求,对混凝土裂缝而言,可分为有害裂缝和无害裂缝。混凝土的裂缝产生主要是限制条件变形作用引起的,变形作用包括温度变形(水化热、气温、生产热、太阳热)、温度变形(自生收缩、失水干缩、碳化收缩、塑性收缩等)。 1、有害裂缝的基本概念(无害裂缝略) (1)混凝土结构产生的裂缝对耐久性受到影响; (2)裂缝有渗漏水; (3)裂缝贯穿结构层; (4)混凝土结构的冷缝明显且有渗漏水; (5)裂缝的深度与构造钢筋相连,形成钢筋串水; (6)裂缝的宽度大于 0.2mm,且不能自愈; (7)裂缝密度呈网状; (8)裂缝对结构安全性、稳定性有危害程度。 混凝土制作应有预防措施,防止产生有害裂缝的出现。出现有害裂缝后,应认真进行治理,清除有害裂缝,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耐久性和无渗漏水。 2、混凝土裂缝治理应收集的资料 (1)混凝土材料资料:水泥用量,水灰比、砂石比、砂率、外掺料(粉煤灰和外加剂); (2)混凝土施工资料:施工时环境条件、气象条件、气温条件、浇注混凝土顺序,商品混凝土质量,坍落度损失,降低水化热措施、拆模时间,拆模时间,拆模顺序,混凝土的养护措施; (3)温度控制资料:入模温度(入模温度=原材料温度+混凝土搅拌时的温升+混凝土运输中的温度)、混凝土水化热最高内温、混凝土内温与表温差,混凝土温降梯度; (4)结构设计资料:控制混凝土开裂的具体措施,附加防水层设置,施工缝、变形缝、后浇带等的设置、配筋方式等。 3、混凝土裂缝调查资料 (1)裂缝出现的部位(拱、墙、底)裂缝的方向(垂直、斜交、水平),裂缝的宽度、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