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霍林河模式,打造内蒙古低电价煤电用一体化产业基地复制霍林河模式,打造内蒙古低电价煤电用一体化产业基地 一、背景:电价问题导致我区经济运行陷入困局 电力行业本身作为一种产业,是我区依托丰富的煤炭和风光资源进展起来的重要支柱产业。同时,电力行业作为其它行业的动力车间,又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进展起着促进或制约作用。可以说,供应充裕、运行稳定、成本低廉的电力供应优势是我区招商引资中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假如两大优势有机结合,我区电力产业就能够不断扩大规模,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加工产业也能稳步进展,实现由单纯资源输出地向资源加工和产品制造基地的转型升级,从而实现我区经济持续进展。但是,由于现行电网垄断、行政定价的输配电体制,电力价格不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和发挥经济杠杆作用,使目前在地方政府、发电企业、用电企业和电网公司四家的博弈中,除了电网能够依靠垄断经营和行政定价维持较高的利润水平外,出现了“一家高兴三家愁”的局面,整体经济运行陷入困局。 (一)发电企业困难重重 由于目前我国实行厂网分开的电力体制,电厂已全部市场化运营,但输配电仍由电网垄断和行政定价。因此,目前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并不取决于其生产能力,而是取决于电网公司要多少电。如兴安盟百吉纳工业园区的京科公司 33 万千瓦热电厂满负荷年可发电 17 亿千瓦时,但东北电网与该公司签订的上网电量合同 2025 年为 12.5 亿千瓦时,2025 年为 9.31 千瓦时,分别占设计发电能力的66.38%和 62.54,折合利用小时数分别仅为 3651 小时和 3440 小时。 发电行业是个规模经济特点十分显著的行业,我区电力行业平均盈亏平衡点大约在 4500 小时左右。企业负荷率下降致使大部分火电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去年以来经济增速下滑,用电需求大幅回落,这种情况尤为明显。据保守估量,目前我区蒙西电网富余火电装机至少 500 万千瓦,蒙东电网富余火电装机也在 300 万千瓦以上。 (二)用电企业进退维谷 近年来,依托良好的资源优势,我区逐步建立起了以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特色产业体系。但这些产业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能耗水平较高,企业用电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 40%以上,特别是电石、有色、硅铁等行业,用电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 60%-70%。尽管我区坑口电厂的发电成本只有 0.2-0.25 元/千瓦时,但在现行电力体制下,我区大工业到户电价(33-65 千伏)蒙西电网为0.4390 元/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