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王家梨行险工滑塌抢险 一、基本情况 1.工程概况 王家梨行险工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黄河右岸,是一处老险工,距济南市 30 余 km。1898 年(光绪二十四年)阴历 6 月 24 日曾在此发生决口,口门宽约 1500m。现在该工程 9 护岸及 10 号坝的位置即为当时的合龙口门。现险工长2280m,有坝岸 62 段(道)。1952 年以前,8~11 号坝都是乱石坝,1952 年将 9~11 号三段坝岸改为浆砌石坝岸,其后又进行过两次加高,共 3.7m。8 号护岸,于 1974 年改为浆砌石护岸,并于 1979 年加高。这四段坝岸均系王家梨行险工的次要坝岸,坝顶高程在 33.3m 左右,工程高度达 10~11m。根据历年河势情况看,这段工程在中、高水位时靠水不着溜,低水位时靠溜冲刷。 2.出险过程 8~11 号四段坝岸,自 1981 年 9 月 14 日发现裂缝,到 12 月 25 日夜滑塌破坏历时 103 天,滑体长 81.6m,最大塌陷深度 6.6m,体积约 8825m3。其进展过程大致有三个阶段: (1)工程出现裂缝。1981 年 9 月 14 日上午 9 时,8 号浆砌石护岸距沿子石外缘 5.5m 处,护岸顶面发现有顺堤裂缝一条,长 25m,宽 8mm,同时在 8 号护岸上首沿子石有竖缝两条,两缝相距 5m;7 号坝下垮角坝面上裂缝两条,深2m,宽 3~4mm。 (2)裂缝继续进展,工程初始滑动。工程出现裂缝后,经观察,汛期 9~10 月份第 14 次、15 次洪峰期间没有发现扩大现象。直到 11 月 17 日,大河水位消落,背河积淤水位升至 32.3m 时,裂缝开始进展,11 月 21 日裂缝伸展到11 号护岸,缝长由原来的 25m 进展到 70m,缝宽也同时扩大,由原来的 8mm 扩大到 20cm,并下蛰 18cm,护岸面上有横缝 8 条,宽 30cm。 (3)工程破坏阶段。从 11 月下旬到 12 月 10 日,险情没有发生新的变化,当时误认为坝岸墩蛰,并于 12 月 13 日组织力量开始翻修,沿坝身裂缝开挖一条长 70m,深 2.5m,上口宽 5m,下口宽 1m 的沟,逐坯夯实回填,12 月 25 日下午竣工,但当夜四段坝岸突然滑塌破坏。 二、出险原因 (1)该险工坝岸高达 11m,浆砌石外坡 1:0.35,根石量每米仅 5~8m3。由于坝高坡陡,根石单薄,基础坐落在软土夹层上(并有老秸料)。这是造成滑塌的基本因素。1980 年汛期水量较丰,中水位持续时间长,汛后小流量时,水流归横槽,坝前走溜,根石被淘刷,是坝体滑塌的重要原因。按现在滑裂面的位置和弧度计算,坝坡的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