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陶城铺险工 2 号坝坍塌抢险 一、基本情况 1.工程概况 陶城铺险工位于山东省阳谷县境内黄河左岸,是黄河下游窄河段上首的关键工程,始建于 1885 年,有 16 段坝岸,均紧靠大堤。整个险工与水流方向基本垂直,地势险要。1996 年春在 7 号和 9 号坝之间扩建陶城铺引黄闸时,为改善引水条件,7 号坝后退 20m,9 号坝下移 10m,由于施工时黄河流量小,河床床面高,9 号坝下跨角及背水面裹护体基础全坐落在床面上,根石很浅。 2.出险过程 1996 年 8 月 5 日,黄河花园口站发生流量为 7600m3/s 的洪水。8 月 10日,黄河艾山站流量 3270m3/s,陶城铺险工水位 44.83m,主溜下移,大溜顶冲9 号坝,由于 7 号坝后退,坝前水深 8.5m。10 日 14 时 9 号坝背水面发生长23m,宽 3.5m,深 3.5m 的根石坍塌入水,继而坦石也随之下滑,险情十分严重。 二、出险原因 (1)水流条件。“96.8”洪水水位高,持续时间长,含沙量小,造床能力强,对防洪工程危害大。陶城铺险工位于河流弯道的凹岸,根据弯道环流动力,凹岸冲刷坑加深。 (2)由于大溜顶冲 9 号坝坝头,坝后产生较大的回溜,受大溜顶冲和回溜淘刷,加上坝基坐落在沙基上,基础浅,导致坝背水面险情产生并迅速扩大。 三、可能造成的危宫 陶城铺险施工场地理位置险要,假如 9 号坝出险后不及时进行抢护或抢护不力,会造成垮坝事故,不仅使新建引黄闸全部被冲垮,还可能造成大堤决口的严重后果。 四、抢险措施及效果 根据 9 号坝险情状况及进展趋势,先后实行了以下三种抢护措施。 1.抢抛土袋法 9 号坝开始抢险时,按常规采纳人工抛石的抢护方法。由于坍塌体积大,抛投石料多,加之运石效率低,险情控制不住。为安全起见,又实行了抛土袋的方法缓解抛石不足的矛盾。当时组织 4 台铲运机运土至 9 号坝,由群防队伍120 余人装、抛土袋。装抛土袋速度很慢,费工费时,抢护效果并不理想。 2.修做挑流坝垛 陶城铺险工 9 号坝出险的主要原因是大溜顶冲坝头后,坝下产生较大回溜,造成根石坍塌险情。为变被动抢险为主动抢险,决定在继续抛块石的同时,实行在 9 号坝背水坡出险段中间修一挑溜垛,托溜外移,减少 9 号坝背水坡冲刷长度。由于险情不断进展,新修挑溜垛所需石方量大,又遇阴雨天气,道路泥泞,用运石困难,人工抛石速度慢,这种抢护方法难以在短时间内奏效。 3.抛铅丝笼和柳石枕抢护 根据险情进展及抢险进展情况,决定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