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用培训克隆企业文化假如蒙牛是某一个人的蒙牛,或者是某些人的蒙牛,那蒙牛就失败了,假如蒙牛是几十万、几百万、上千万以至上亿万人的蒙牛,这才是我们心中想的那个伟大的蒙牛。 述/蒙牛乳业集团董事长 牛根生 整理/仝慧敏 在蒙牛,有这么一句话:“培训是最大的福利。”这已经形成了蒙牛的一个企业文化。而培训其实也是一个公司进展中最性命攸关的大事。 我们知道“克隆”,然而在今日即使它合法化了,也只能复制肉体,却永远无法再造出一个社会意义的“第二自我”。但培训,却可以把自我的先进部分,有效地“移植”到一个或多个人身上,从而发扬广阔。这种“移植”,也许可以称做观念的“克隆”、技能的“克隆”或者模式的“克隆”。 例如,日本的一些企业搞培训。它的最低要求就是“辅导员制”:一个新员工进来时,就给他找一个老员工作辅导员;招 500 个新员工,就配上 500 个老员工,一对一辅导。这个新员工假如有问题,辅导员要负 50%的责任;这个新员工假如很出色,辅导员也有 50%的功劳。这个制度不简单,老员工好几年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以及花大代价才买来的更加宝贵的教训,没多久就“克隆”到新员工的行为体系中去了。 美国、中国也是一样的。巴顿将军之所以打胜仗,其实是培训出来的。我给蒙牛员工推举的片子《亮剑》也是这样。李云龙正在开会,一个营长报告说,我们的一个战士在训练时,肋骨被木头枪捅坏了。李云龙说:“好!”其他人不明白,说怎么伤了战士还说好?李云龙说:“教场上不捅伤,战场上就会被捅死。”这就是培训,平常不受伤,战时不保命。培训就是这么重要。 我在蒙牛工作,最重要的事就是培训,最累的事也是培训。走到哪里就培训到哪里。假如不能把员工培训到你想达到的标准,你就难以达成目标。即使在创业之初,企业最困难的时候,我也每星期仍组织学习会。通过这些,造就了现在蒙牛企业文化中的“四个98%”:资源的 98%是整合,品牌的 98%是文化,经营的 98%是人性,矛盾的 98%是误会。 特别是,团队建设是培训的重中之重。假如蒙牛是某一个人的蒙牛,或者是某些人的蒙牛,那蒙牛就失败了;假如蒙牛是几十万、几百万、上千万以至上亿万人的蒙牛,这才是我们心中想的那个伟大的蒙牛。为此,我们企业形成了“三准三不准”的规则:只准上级请下级吃饭,不准下级请上级吃饭;只准上级给下级送礼,不准下级给上级送礼;只准上级给下级拜年,不准下级给上级拜年。也就是说,“经营人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