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告诉我们什么苏轼告诉我们什么 近年来,常常听说有文艺名人猝死的事。其背后实际上反映出了两个问题:一是怎样对待工作或者职业;二是怎样对待工作和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压力和挫折。幸运和磨难相互纠结就拧成了我们的人生脉络,关键是当我们面临问题的时候,怎样把持住一个稳固的心理平衡点,这个点对每个人,无论名人、有钱人或是普通百姓都尤为重要。 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试图在几千年的文化长河中找这样一个人,他应该具备四个条件:一是为大家所熟知;二是有智慧,有能力居高临下地俯视人生,并且通过文字传递给我们足够的信息;三是事业有成,在仕途上辉煌过,而且不缺钱,或者有能力赚大钱;四是最好经历过大坎坷、大起伏。符合这几个条件的有一个人,他就是苏轼。我们来回顾一下他的经历,他是怎样的性格特点,其人格构成又如何等。 一、苏轼其人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今都江堰),生于 1036 年,卒于 1101 年,活了 65 岁。他的绘画是“湖州竹派”的领袖人物;书法名列“唐宋四大家”之列,又独占“宋代四大家”之首。此外,他还在军事、医药、建筑、水利、语言、音乐学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 苏轼经历了从宋仁宗、宋神宗、直到宋徽宗五个皇帝,这段时期是北宋因朋党之争、政治腐败而由盛及衰的过程。那个时候政坛的名人还是很多的,熟知的有王安石、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等等。 苏轼 25 岁从政当官,先在陕西凤翔任判官,后出任太守、兵部尚书、吏部尚书、中书舍人等朝廷命官,最高官居三品(宋代没有一品,二品都非常少),是一个首辅大员,如按现在论的话,应该属于政治局委员之列。可惜苏轼虽才高八斗,有宰相之才,却一再被政敌抓住把柄,在将近 40 年的官宦生涯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贬谪中度过的。 如给苏轼写一个德才表现,应该是这样:忠心可嘉,事业心、责任心强,工作勤恳、扎实,有务实的工作作风,有能力,有才华,工作实绩突出。为人正直,坦率、耿直,群众基础好,是一个好官。缺点:生活作风常出问题,常常出入高档娱乐场所,多名女子与其有染,不可重用。 纵观苏轼一生,其之所以为世人欣赏、喜爱,是因为他有两件终极装备:一是做事上率直务实,二是做人上大度风趣。这也构成了苏轼独特的人格特点。 二、仕途上率直、务实的“倒霉蛋” 先从苏轼早年的教育背景说起。苏轼的父亲苏洵也是宋代一个大师级人物,苏洵和夫人程氏在子女教育上很有一手,苏轼、苏辙的成就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