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思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各类人员在产业之间转移和地区之间流动日益频繁,流动人员中的党员数量日益增加,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出现了“党员身份不清楚、组织活动难开展、经常教育难坚持、党员作用难发挥”等多种难题。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一、当前流动党员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活动的党员。随着党员流动性越来越强,对流动党员管理出现了很多难题:1、流动党员的去向难掌握、底数难摸清。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农村党员外出前不报告,外出后与党组织保持联系较少,最近,我市13个镇上报了796名流动党员,这些流动党员中,基层党组织对于他们的详细去向,大部分是不能精确掌握的,只知道他们是外出务工经商不在家的。二是社区辖区范围广,近年来关停并转的企业党员迁回社区日益增多,而社区工作人员人少事多,缺乏足够精力,流动党员的底数难摸清,在最近的调查摸底中,长沙也只能报出流动党员25名,三埠只有4名。三是市直单位无法掌握流动党员情况。至目前为止,市直八条战线流动党员统计数字为零。如工业资产在先进性教育期间已对党员进行了认真的寻找和排查,能找到的都基本上迁回户口所在地党组织,无法找到的只能挂在帐上,对其去向无法了解。又如建设局管理的建筑企业,流动性更强,由于企业经营不景气,党组织活动也不正常,加上党员自身家庭生活困难,下岗后一直充满怨气,对组织存在不满情绪,不愿意与组织联系,因此对其去向也是难以掌握。2、流动党员正常组织活动难开展。流动党员远离原党组织,流动时间又较长,节假日回家,也是来去匆匆,根本无法参加原党组织的生活;另一方面流动党员去到别处,都未必会主动亮明党员身份,流入地也难以对流动党员进行管理,组织生活第1页共5页也就无从谈起了。3、流动党员作用难发挥。在“两新”组织工作中的党员,接受教育管理已经很难,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难得到充分发挥;有的流动党员怕吃亏,不愿受约束,有的党员迫于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存在“一心一意去挣钱”的心态,不愿发挥作用。二、产生流动党员管理难主要根源1、流动党员存在的问题。一是党性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性不强,部分流动党员在外出期间不愿向党组织报告,怕受约束,不愿暴露党员身份,把自己置于党组织之外。二是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流动党员为生计奔波,生活压力大,在客观上也造成了对党组织的疏远。2、党员管理教育方式不能适应新情况。党组织未分清流动党员的类别,采取同样的教育方式,党员认为组织生活无非是读读书,看看报。有的党组织只要求学习率、参会率,对党员是否感兴趣漠不关心,使流动党员对组织生活有了思想情绪。3、缺乏党内服务体系,使流动党员缺乏温暖感和光荣感。长期以来,我们都强调对党员要严管理,过分强调党员对党组织应尽的义务。特别是在企业遇到困难,党员遇到下岗的时候,党员为了社会的和谐,承担了许多责任。他们需要组织关心的时候,由于我们缺少党内服务体系,对他们的心理辅导、再就业培训、提供就业信息、关心家庭生活等均缺乏应有的服务。一些流动党员即使能持证到当地党组织登记了,也只是要求基层党支部要加强教育,而没有为他们在工作生活各方面提供应有的便利,这也是许多党员不愿意亮出自己党员的身份的一个原因。在新形势下,一些基层党组织不再直接行使行政管理权和经济支配权,党建工作不但要强调党员对党组织的责任和义务,还应强调党组织对党员的关怀和服务,这样才能不断地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4、“两新”组织、社区党建仍有许多空白点,未能在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分担更重要的角色。农村人员向城市流动,务工人员向两新组织流动是党员流动的主流。但是,由于两新组织和社区党建目前仍然有许多空白点,如两新组织和社区覆盖面第2页共5页不够广,两新组织组建党组织率仍然不够高,两新组织的党组织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社区的党建仍然滞后于社会的发展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