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干部作风状况评价机制研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作风状况评价机制,科学评价和规范领导干部作风,对于提高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促进党风政风转变和带动社会风气好转,具有重要意义。强化评价职能。要对涉及领导干部作风状况评价的职能进行整合,统一纳入干部年度考核和选拔任用工作,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由组织部门考评机构负责实施,解决当前“多头考评、多头结果运用”下主体责任不清的问题。要健全保障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对开展领导干部作风状况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纪律、结果运用、督促整改、责任追究等方面进行明确,规范评价工作,减少随意性。要加强信息沟通,考评机构可通过建立由纪检、组织、宣传、审计、信访等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全面了解领导干部作风情况,为客观准确评价领导干部作风提供依据。完善评价内容。要进行系统评价,涵盖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学风、生活作风等多个方面,并针对不同方面设置评价标准。要突出评价重点。思想作风上主要检验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看是否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在大是大非上能否做到立场坚定。工作作风上主要看是否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进取意识和大局观念;能否保证政令畅通,做到求真务实,是否存在“四风”方面问题。领导作风上主要看是否具有民主意识,做到公平公正、模范带头;是否存在用人失察、决策失误、独断专行、任人唯亲等行为。要细化评价内容,设置内涵明确、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二级或三级指标;同时,对评价内容进行量化,赋予每项评价指标具体分值。这样不仅能够解决评价内容“模糊”的问题,而且能够拉开评价对象得分之间的差距。改进评价方法。科学设置评价指标。一是设置逆向评价指标。在精选正向评价指标的同时,针对不同时期“群众最不满意的现象、中央明令禁止的行为、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重点地设置若干逆向评价指标进行扣分,从中发现每个被评价对象存在的具体问题。二是设置个性评价指标。第1页共11页区分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设置一些能够体现岗位、行业特点的评价指标,检验其作风状况。三是设置长远评价指标。设置一些能够体现“打基础、重长远”要求的评价指标,检验科学发展情况。四是设置“两极”评价指标。让评价主体写出作风表现“最好者”和“最差者”,从中发现典型,抓两头带中间。强化结果运用。要加强分析研判,建立领导干部作风状况电子档案,运用计算机系统对评价结果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横向、纵向比较,了解作风排名及发展变化情况,找出个性、共性问题,为反馈情况、督促整改提供依据。要进行公开反馈,在一定范围内公示,由评价机构出具书面材料,进行反馈并督促整改。要落实奖惩措施,将领导干部作风状况评价结果与干部奖惩任用、单位工作评价相结合。第二篇: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干部综合考评机制选准用好干部,前提是正确考核评价干部。近年来,XX县区委高度重视干部考核评价工作,坚持“在民意调查中考德,在干事创业中考能,在工作落实中考勤,在比学赶超中考绩,在公众满意度中考廉”的干部考核机制,较好地发挥了组织工作服务和推动科学发展的作用。一、考核工作从单一考察向综合评定转变,选人用人更加科学。考核工作由最初单一的上级组织考核、工作考察变为将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经济社会发展考核结果纳入干部考核范畴,考核工作更加全面,为县委准确评价干部、树立凭实绩用干部的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发挥了重要作用。二、考核内容从简单化向立体化转变,评价依据更加合理。考核内容由最初简单的等次考核、百分制到综合考评,内容不断调整和充实,涵盖面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为主,扩增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党的建设,再拓展到民生工程、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工作实绩和德、能、勤、绩、廉等立体式综合考核评定,干部工作实绩考核内容更加合理,更具有针对性。三、考核方式由粗略化向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转变,结果评定更加准确。考核方式由最初的简单民主测评到以实绩第2页共11页考核为主导,涵盖单位内部民主测评、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