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制度改革改进农村基层干部工作作风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村的骨干力量,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团结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农村基层干部作风特别是工作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三农”工作的发展,影响到党的威信与形象,影响到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我们抓住“三个代表”学习教育的契机,以整顿干部工作作风为重点,大力推广基层创造积累的好经验,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切实规范干部行为,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一、建立一线工作制度,促使干部深入实际。一是建立机关干部住村入户制度。我们推广“一线工作法”经验,要求干部自带行李和生活费入住农户家中,每月要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7天,真正了解农民所急、所忧、所怨、所缺,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改进,从群众最希望做的事情做起,引导干部把情况掌握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形象树立在一线。二是以区直部门为主体建立“民情责任区”工作制。要求每个干部联系10个农户,每季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10天,全年为农民办成10件实事。将民情责任区工作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与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挂钩。三是建立乡镇干部住宿乡镇制度,克服“走读”现象。规定家不在本辖区的干部,在本乡镇住宿时间每月不得少于20天,加强对干部的考勤并将结果公布于众。二、建立民意咨询制度,促使干部民主决策。一是以乡镇为主体建立重大问题征求群众意见制度。对于涉及本辖区长远性、方向性、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以及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敏感问题,决策前,采取印发征求意见表、进村入户调查、召开座谈会、设置意见箱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归纳整理后,吸收到预定方案中;决策中,邀请有关专家、乡镇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发表意见,参与决策讨论;决策后,将结果向群众通报,听取群众的反馈意见,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抓好落实。二是以村为主体建立民主议事日制度。要求各村在统一规定的时间内,由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第1页共3页会主任负责组织,邀请村民代表、乡镇以上人大代表、老党员、老干部和自愿参加的村民开展民主议事活动。在议事会上,代表们将平时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村两委会,由村两委会给予答复和承诺。不能由村里负责落实的,则填写《民情反映表》呈报上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请求上级帮助协调解决。三、建立帮助服务制度,促使干部改进工作方法。一是建立基层干部挂点帮扶制度。要求每个基层干部每年做到“五个一”,即联系一个村、传授一门实用技术、引进一个项目、帮扶一个贫困户、资助一个贫困生。通过干部挂点帮扶加大对农民的引导力度,在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农民致富上多想一些办法、多找一些门路、多出一份力量,在化解农民怨言、理顺农民情绪上多做一些开导、多作一些解释、多动一点感情,从而更好地维护和实现农民的根本利益。二是建立基层干部示范服务基地制度。在以农业为主的乡镇,普遍制定了“三不变三所有一减返”的优惠政策,即现任职级不变、干部身份不变、现分住房不变,基地管理权归自己所有、经营权归自己所有、经营所得归自己所有,创业前3年减返部分税费。各地围绕市委提出的蔬菜、水产、畜牧三大农业结构调整主导产业,要求每个乡镇拿出20%左右的干部兴办200亩以上的示范基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四、建立民主监督制度,促使干部廉洁从政。一是普遍建立和完善了乡镇政务公开制度和村务公开制度。对于一些村存在的村务公开不及时,公开内容不彻底,公开程序不到位等问题,抽调工作组,加大整治力度,加强规范化建设,实行村帐站(农业服务中心)管,抽调专业会计集中办公,彻底取消村级招待开支,切实把村务公开栏变成群众的“明白栏”、“连心栏”。二是建立和推广部门服务承诺制。我们以区直部门和乡镇直部门为主体,大力推广杨叶派出所社会治安承诺制的经验,要求各单位将职责范围、基本政策、干部分工公布于众,并根据职责范围向社会做出承诺,接受群众监督。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全市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215项,化解不良债务1053万元,减轻农民负担1232.6万元,经济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稳定。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