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81页中国近代文学概论讲稿党月异德州学院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第2页共81页第1页共8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81页中国近代文学绪论近代文学是指1840到1919年这段历史时期发生的文学现象,共80年。80年在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是很短暂的。但它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近代文学是三千年中国古代文学的继承和发展,又酝酿着五四以后新文学的萌芽,是现代文学的胚胎和先声,它是古代旧文学向现代新文学过渡的重要阶段,是桥梁、中介。尽管它并没有产生震惊世界文坛的第一流作家和作品,但它的成就和承前启后的意义是不可低估的,近代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性只要有先秦可以和他相提并论,没有近代文学就不可能完成从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转变,所以近代文学是值得我们认真总结研究的。一、近代文学发展的基本历史背景——全面的危机全面的危机,构成了近代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历史背景,这种全面危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民族生存危机、封建社会的政治危机和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危机。1.民族生存危机。184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发动鸦片战争,用军舰大炮轰开了中国的门户。惊醒了封建帝国的睡梦,把这个封闭已久的封建帝国拉入了开放竞争的近代世界格局。鸦片战争以后,各个帝国主义国家相继侵入中国,先后发生了1857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4年的中法战争,1894年的中日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尽管中国人民对于外族的侵略进行了坚强不屈的斗争,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这些战争均以中国的失败而宣告结束。这些帝国主义列强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强占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勒索了上亿两的白银,取得了无视中国主权的领事裁判权,控制了中国的主要通商口岸,海关和交通线,操纵了中国的外交和内政大权。中国面临着深重的民族危机。民族矛盾一跃而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最强呼声,也是全民族每一个个体必须承担的重要责任。这一前所来有的危机,从根本上改变了民族的生存意识,危机感与忧患感弥漫于近代先进知识分子之中。从觉醒的先进地主阶段知识分子到资产阶级的改良派和革命派无不把自己的全部力量投入到挽救民族危亡和改革、革命的时代洪流之中。早期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如龚自珍,魏源、林则徐都怀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希望能够挽救民族危亡。林则徐主持、编撰了《四州志》。介绍了三十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风俗、政治,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向国人介绍世界各国的著作,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起点,而林则徐则是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到1898年资产阶级的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同等人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决心自上而下地实行变法,掀起了一个政治改良运动,这就是著名的戊戌变法。然而由于顽固派的反对,变法宣告失败,康梁流亡国外,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杀。当维新思想家惨淡经营于新民救国运动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也在成长壮大之中,他们以“驱逐革达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决心以暴力流血的方式彻底推翻清王朝第3页共81页第2页共8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81页的统治,建立新型的中华共和国,希望国家从此走向独立、自由、繁荣富强、摆脱帝国主义战役。这些都是在民族生存危机的生死关头,近代所涌现的救亡的潮流。2.封建社会的政治危机。随着帝国主义入侵的加剧与深入,进一步加速了徒有其表的腐败封建社会机体的瓦解,衰落与崩溃。一次又一次的农民起义,一场又一场的政治风暴,标明社会政治危机也达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如1851年的太平天国运动,1900年的义和国运动,这些运动如火如荼,极大地动摇了封建社会的政治基础。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相交织,构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严重动荡与纷扰不安。这种内外交织的危机及使得封建社会无法按照传统的惯例,通过改朝换代的方式,调节自身的机能,恢复一个封建社会大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封建社会政治体制已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