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1页世界经济一体化与三联集团的战略选择我们这次会议的形式与以往历次会议相比有了一个根本的不同。最初三联是一年一度开“计划工作会议”,后来改为“经济工作会议”,然后是一个季度一次的“总经理联席会”。今年会议名称成了“三联集团高层管理论坛”,由过去发通知书改成现在发邀请函。这些细微的变化,反映出三联在管理体制方面的演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纯粹是机械的职能制,上面一竿子就插到底,事无巨细地全管起来了。上级管下级、下级服从上级是无条件的。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随着法人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法人和法人之间在法律上成为完全独立的平等关系,下一步,一个企业对另一个企业的制衡靠的是资产的纽带。今天三联集团是以投资者的身份邀请各位来参加这个会议。企业和企业之间是平等的,但是我作为投资者,我希望被投资的对象能够了解投资主体有关的情况,以及他所投资的关联企业的情况。所以大家不要轻易地小看了这一次会议名称的改变,这实际上是一种观念上的改变,也是一种管理体制的改变。我发言的题目是《世界经济一体化与三联集团的战略选择》,着重讲两个方面的问题。有些观点从去年以来在我若干个场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做过一些说明,可能有些重复。重复说明我坚信它,怕你不信我再说,你要是还不信的话,我下回换个角度还说。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三联集团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冲击,也面临着大发展的契机(一)加入WTO,所有企业面临的都将是世界范围内竞争这一个观点,我在1996年计划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正式的、比较系统的说明了,当时很多人还不理解。后来,在南郊宾馆总经理联席会上我再一次阐明了这一个观点,还有好些人不理解。现在是真正到了你理解也要理解、不理解也要理解的时候了。我们回顾一下中国竞争阶段的演变,大致可以划分四个阶段:1、建国后至70年代末,严格说中国没有竞争从新中国成立后,严格的说是从延安时期共产党进入经济领域开始,一直到70年代末,中国没有竞争,更不用说参与国际竞争了。那时国内企业基本上都属于产品经济,产品经济没有竞争。工厂只要按要求把产品制造出来,然后通过计划调拨的渠道分配。那时候分配有点军事共产主义的方式,“够穿不够穿,一年三尺三”。外经外贸基本上只是和苏联老大哥有点贸易,也只是易货贸易,比如说用猪肉换飞机,换机床。那时候和外边基本上是封闭的。所以说那个时候的企业是不存在任何竞争的,是无竞争阶段。2、80年代初期—90年代中期,开始了区域性竞争在这个阶段,中国出现了一个产品一方天地即一个产品在一个地方拓展市场的局面。这时候可能有竞争,但事实上是区域性的。导致这种现象出现是有若干方面原因的。一个是由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转轨变形之中,一个企业的产品不需要那么大的市场范围,不需要那么大的市场半径,因此它只在一定的区域内打市场。大家记得比较清楚的是济南人买电视是泰山的,买洗衣机是小鸭的,买摩托车是轻骑的。这时基本上是区域经济,也就是说它没有必要舍近求远,没有必要把手伸得老长。第二个属于地方保护主义。地方政权御“敌”于国门之外,外来的产品不允许进入本地,只要外地运货的车辆运输的产品与本地产生冲突就用各种各样的借口去罚你,扣你。第三个原因是那个时候的通讯和交通手段还不足以使它的产品在较短的时间内把信息传递出去,把货物运输出去。3、90年代中后期,部分行业如家电、饮料等开始了全国范围的竞争第2页共11页第1页共1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1页从90年代中后期,爱多VCD、长虹彩电、海尔冰箱、娃哈哈饮料、乐百氏饮料等等,已经把触角伸向了全国,汽车就更是如此。这时候相当多的产品,是全国范围的竞争了。当时我们也正确地预见到,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实际上已经包含了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同时它更是世界范围内竞争的一个前奏。4、加入WTO后,所有企业面临的都将是世界范围的竞争随着加入世贸组织,随着12月1日合同生效,现在所有企业面临的都将是世界范围的竞争。记得1996年我就举例说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