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页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三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教师用案:课程标准: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课前提示: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从明到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巅峰及衰落一、从汉到元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1、演变过程(1)汉朝:①汉初:继承秦制,丞相有相当大的权力,位高权重。②汉武帝时期:A、频繁更换宰相;B、确立内外朝制度:内朝又称中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构成,拥有决策权;外朝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官僚机构,沦为执行机构。(2)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①源流:三省六部制由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②主要内容:A、三省:中央设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B、六部: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③影响:在当代:A、三省分权,又相互牵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B、三省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提高了办事效率。在后代: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补充:唐代三省六部示意图: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两对基本矛盾:(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2)中央与地方的矛盾。3、四个内容:(1)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2)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3)监察制度的演变(4)选官制度的演变中书省中书省(决策)(决策)尚书省尚书省(执行)(执行)门下省门下省(审议)(审议)吏部吏部礼部礼部兵部兵部刑部刑部工部工部户部户部皇帝皇帝中书省中书省(决策)(决策)尚书省尚书省(执行)(执行)门下省门下省(审议)(审议)吏部吏部礼部礼部兵部兵部刑部刑部工部工部户部户部中书省中书省(决策)(决策)尚书省尚书省(执行)(执行)门下省门下省(审议)(审议)吏部吏部礼部礼部兵部兵部刑部刑部工部工部户部户部皇帝皇帝第2页共7页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7页(3)宋朝:①初期:设立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其长官为宰相。②后来: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分割相权。参知政事是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枢密院长官为枢密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三司长官为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4)元朝:设中书省,代替三省,是做高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2、演变原因:(1)防范宰相擅权,加强皇权,巩固统治。(2)提高行政效率;(3)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3、演变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二、从汉到元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1、演变过程----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1)汉朝:①初期:郡、县②中后期:州、郡、县(2)唐朝:道、州、县(3)宋代:路、州、县(4)元:行省、路、州、县2、演变趋势: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3、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行省制度(1)主要内容:①行中书省作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域,简称行省,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②与行省平级的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一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③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依次是路、府、州、县。④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⑤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补充--元代中央对地方行省的节制措施:A、政治、军事、财政权力节制;B、定期觐见述职制度;C、监察制度;D、省官互迁制度。(2)影响:对当代:行省制度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对后代: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注:元朝行省图第3页共7页第2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7页三、中国历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演变历程----历代监察机构(1)秦代:中央---御史大夫地方---郡设监御史(2)汉代:中央---御史大夫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