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0页(供本科教学使用)《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疾病、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各专业的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本课程主要包括诊法、辨证、诊断综合运用和病历书写等内容。诊法部分包括望、闻、问、切四诊,辨证部分包括八纲辨证、病性辨证、脏腑辨证等。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习者熟悉中医诊断的含义与内容,症、病、证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中医诊断的原理和原则;掌握问、望、闻、切四诊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八纲、病性、脏腑等辨证的基本内容及辨证统一体系;熟悉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主症诊断的思路、疾病诊断的思路、辨证诊断的思路、病历书写的内容、格式和要求。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要贯彻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并重的方针。课堂教学要注意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准确性、实用性,突出重点,注意知识掌握的循序渐进,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要充分运用图表、标本、幻灯、录像、模型、诊断仪器、CAI课件、计算机软件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临床见习要注意选好病例,注意病情资料采集、诊断思维、病历书写等内容的技能训练。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绪论【目的要求】熟悉诊断、诊法的含义,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原则;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教学内容】〕1.“诊断”的含义。2.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诊法、诊病、辨证、病历,症、病、证的概念。3.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4.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是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5.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6.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教学要求】1.熟悉诊、断、诊断、诊法的含义。2.熟悉问、望、闻、切四诊各自所指的主要内容。3.熟悉症状、体征的含义,“症”、病名的意义;“疾病”、诊(辨)病、证、辨证、证候、证型、病历的含义。了解症、病、证的区别与关系;所举名称各属何种概念。4.熟悉中医诊断中整体观念、相互联系的认识基础;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的典型例证。5.熟悉“疾病”中存在的整体影响;整体审察的要求;诊法合参的含义,四诊并重的道理。了解四诊顺序可不固定,参合诊查,“诊”与“断”交互进行。6.了解《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脉经》、《诸病源候论》、《温热论》、《温病条辨》等对中医诊断的贡献;《诊籍》、《伤寒金镜录》、《濒湖脉学》等的作者及主要内容。7.了解中医基础理论,早临床﹑多实践,思维方法对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意义。第一章问诊《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第2页共20页第1页共2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0页【目的要求】熟悉问诊的意义、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主诉、常见现在症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教学内容】1.问诊的意义、方法及注意事项。2.问诊的内容: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的含义,询问的意义,询问的方法与要求。3.问现在症: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头身胸腹、问耳目、问睡眠、问饮食口味、问二便、问经带等的内容,常见症状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教学要求】一、问诊的意义及方法熟悉问诊的意义;问诊的具体方法;问诊的注意事项。二、问诊的内容1.熟悉问一般情况的内容。了解问一般情况的意义。2.掌握主诉的含义;书写主诉的要求。了解主诉的诊断价值。3.掌握现病史的含义和内容。熟悉现病史的询问方法。了解问现病史的意义。4.熟悉既往健康状况和既往患病情况询问的内容。了解问既往史的意义。5.熟悉个人生活史询问的内容。了解问生活经历、精神情志、饮食起居、婚姻生育、小儿出生前后情况等内容的意义。了解小儿的病理特点;问小儿的主要内容;易使小儿致病的原因。6.了解问家族史的内容和意义。三、问现在症1.熟悉问现在症的含义;“十问歌”;问现在症的方法。2.掌握问寒热的含义;恶寒、恶风、寒战、畏寒的区别;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的概念和临床意义。了解“寒热”产生的机理。3.掌握问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