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5页××××××[1]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践与研究的调查报告一、背景分析:基础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奠基工程,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石,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具有深远的影响。正确分析基础教育面临的问题,准确把握影响、制约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环境要素的走势,制定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对于进一步明确基础教育的发展目标,科学制定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切实推进基础教育不断迈上新台阶,都是十分必要的。(一)、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近期以来,“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这个新的教育学术论点、新的提法,已引起教育界广泛关注,且研讨的空气正在不断升温。就全国来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地理条件、文化差异都很大,历史上自然地形成了一个极端不平衡的发展格局。建国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通过行政手段,采取了均衡的发展战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根本问题并没有解决。1978年改革后,在发展与改革上政府采取了由东向西梯度推进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使已经存在的东中西部的差距进一步加大。就一个地区来说,如果任由地区间发展差距加大,最终势必会影响市场化改革,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破坏社会公平与正义,影响社会稳定。为此,在《中共中央关于“九五”计划与2010年远景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从“九五”开始,要更加重视均衡的发展,实施有利于缓解差距扩大趋势的政策,并逐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朝着缩小差距的方向努力。”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核心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但地区差异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单纯的经济发展差异,还应该包括社会发展其他方面的差异,其中尤其不能忽略教育发展的差异。因为教育本身既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又是经济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教育发展差异问题近些年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主要是基于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从教育的外部看,促进落后地区教育发展是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的一个重要手段。第二,从教育内部看,在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下,教育发展的目标是:“重点普及义务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适度发展高等教育,优化教育结构。寻求解决缩小地区间教育发展差异的办法,对实现上述教育发展目标具有重大意义。第三,从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来看,研究地区间教育发展差异促使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区域现状分析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加快,加入WTO形势,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要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水平,要求让受教育者享受公平、公正、平等、均质的优质教育。××××××位于长江三角洲××××××,属沪、宁、杭商品经济发展的“金三角”中心地带,面积××××××平方公里,辖10镇6乡,现有人口××××××万人,2001年国内生产总××××××亿元,财政收入××××××亿元,人均GDP超过××××××美元,农民人均收入××××××元,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是全省“小康县”,是×××××ד教育强县”。××××××经济发展已具备提升基础教育水平的条件,××××××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加快建设经济强县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我们在县委县府支持下以创建教育强县为抓手、加大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加大对农村学校地区的投入,制定发放“教育券”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开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新局面。二、本调查对两个关键概念的理解第2页共5页第1页共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5页(一)基础教育《教育大辞典》对基础教育的界定为:“基础教育(BasicEducation)亦称“国民基础教育”,是对国民实施基本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也是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质的教育,或者指为继续升学或就业培训打好基础的教育。我们对基础教育的界定是:国家对儿童和青少年所实施的一定年限的、以传播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为主的,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不定向的、非专业化的普通教育。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