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局机关效能建设调研报告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当前全力保增长促发展的迫切要求。前一阶段,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更好地服务和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专题,我赴有关部门、企业XX县区(市、区)作了一些调研,并带领市优化办、行政服务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到泰州、宿迁、徐州等地进行考察学习。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当前机关效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优化办会同市直各部门,按照“整治、规范、提高”的思路,围绕打造“全省投资环境最佳地区之一”的目标,采取整治、暗访、评议等一系列得力措施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群众反映强烈的吃拿卡要、强装强卸、“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事乱办事”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审批服务、招标投标等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推进,群众对机关效能和发展环境的满意度逐年提升。2008年,企业和群众对大市区发展环境的评议满意率达86.1%,与2007年80.5%相比提升了近6个百分点,与2006年69.1%相比提升了17个百分点。但是,也要看到,对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和广大投资者的期望,目前的机关效能建设还有很大差距,突出地反映在五个方面:一是办事难、办事慢的问题仍较突出。群众反映,目前市级机关门好进、脸好看了,但事还难办,办还不快,一些潜规则还在影响机关效能的提升。二是乱检查、乱执法的情况有所反弹。主要表现在:违规执法问题时有发生,少数执法部门擅自超越执法范围,越权执法,给企业带来了不良影响。三是与民争利、相互争利的行为仍然存在。群众和企业反映,由于部门利益驱使,长期存在的重管理、轻服务现象,在新的形势下,又有新的表现,最主要的是少数部门不仅与民争利,还相互争利。四是有诺不践、随便允诺的现象时有发生。投资商反映,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能实现的、不能实现的,随便允诺。结果有些无法兑现,影响信誉。五是公正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尚不健全。从目前的投诉第1页共6页情况看,在一些市政工程招标过程中,人为因素操纵和干预招投标活动的投诉和反映仍然存在,围标、串标、陪标、骗取中标的情况仍时有发生。二、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以上存在问题,究其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有责任心问题,也有体制机制问题;有部门执行不到位问题,也有监督推进不力问题。但最关键的因素在于以下四个方面:1、部分干部责任意识不强、工作激情有待激发。责任心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也是提高机关效能最重要的主观因素。我市干部队伍总体状况是好的,但和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突出表现为部分干部责任意识不强烈、工作激情不高,“不在岗、不在行、不在状态”的“三不”现象仍然存在:一是“不在岗”。少数干部只想做官,不想做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当了和尚也不撞钟。群众反映,有的部门领导整天东跑西转,频繁外出考察学习,即使在家也不在岗。企业来办事,办事人员热情接待,需要领导签字时,却找不到人。二是“不在行”。对推进科学发展的要求、方法、路子不清晰,平时疏于学习,把时间用在应酬上、用在公关上,对主管的工作、分管的业务,缺乏基本的了解和研究。三是“不在状态”。有的人在心不在,出勤不出力,工作磨磨蹭蹭,能拖则拖,能推则推。首问负责、岗位责任、违责追究等机制落实不够、执行不力,紧张快干,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氛围远远没有形成。2、少数部门工作推进不力、方法有待改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效能建设和优化发展环境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样需要讲究方法、提高实效,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对照这一要求,我们在工作方法、工作作风上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是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作链”。所谓“工作链”,就是指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反馈全过程的完整的工作体系,简而言之,就是抓工作要有始有终、重点突出、环环紧扣。而我们一些部门往往重项目引进、轻项目管理,重招商引资、轻后续服务,重督查评议、轻严格问责。往往虎头蛇尾、花样翻新的多,一以贯之、重抓落实的少,狠抓落实的魄力、狠劲和力度还不够。二是没有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