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局局长对加强权力运行监督的思考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十七届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努力构建科学完善的权力运行监督体系,有效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一、加强权力运行监督,首要的是端正权力意识所谓权力意识,就是指权力主体掌权用权的主观动机,即“为谁当官”、“怎样用权”。只有权力意识端正了,才能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端正权力意识,必须加强教育,着力提高权力主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当前,要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权力观教育,努力促进正确权力观的形成。一是全程式教育。要坚持把权力观教育贯穿到干部培养、成长、成熟的全过程和考察、选拔、使用的每一个环节,准确把握干部在特定时期和特定环节的思想动态,认真研究权力观形成和发生变化的规律,分别制定长期的和阶段性教育规划,有的放矢抓教育,使权力观教育真正入脑入心。二是开放式教育。要拓宽教育渠道,整合教育资源,建立组织教育、机关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的开放式教育格局,增强干部对权力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把党纪国法以及道德规范对权力观的要求转化为自觉行为。三是层次式教育。要根据党员领导干部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的选择上有所侧重,切实增强权力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加强权力运行监督,根本的是建立防范机制历史和现实表明,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分析一些腐败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监督的乏力和“缺位”。因此,我们必须着力建立科学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保证权力正确行使。(一)合理配置权力。科学合理配置权力,是保证权力正确行使的关键环节。要坚持从体制机制入手,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不断完善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一是规范决策权。要第1页共4页着眼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通过健全集体决策制度,建立重大决策的专家咨询制度和听证制度,完善党政领导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制定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和决策办法,坚持重大工程项目专家论证制度等,保证决策过程、决策方式更加公开透明、科学合理。二是规范用财权。积极推进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推进综合预算,完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逐步将政府非税收入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切实加大“小金库”清理纠正力度,有效堵塞腐败的资金来源黑洞。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和后评价制度,规范政府投资行为。三是规范用人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健全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回避、交流制度,积极推行票决制、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交流轮岗、离任审计等用人制度,建立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制定用人失察责任追究制度,逐步形成德才兼备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防范用人腐败。四是规范审批权。加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为载体,按照“一门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次性审批”的方式,规范和完善各级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精减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优化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有效防止权力滥用。(二)规范权力运行。规范权力运行,是保证权力正确行使的有效途径。要坚持围绕公共决策、执收执罚、纠纷解决、程序建设等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努力实现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保证权力的规范化运行。一是运用市场手段合理“分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坚持凡是群众能够自主解决的、市场机制能够自行调节的、社会组织能够自我管理的,政府不干预或尽量少干预,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权力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要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监督机制,强化对招标投标重点环节的监管;严格执行经营性土地和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规范协议出让行为;认真落实探矿权、采矿权招拍挂制度;加强对国有产权交易的监管;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规范采购行为,严格实行“管采分离”。二是运用公开手段明白“亮权”。阳光是最好的防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