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安全长效机制的构建多措并举构建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今年以来,针对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特点和难点,我们XX县区食药监局在强化监督、提高执法效能上下功夫,采取落实监管责任、强化日常监管;推行“一票通”、规范进销货台账;创建“示范农贸市场”,引导市场提档升级等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监管的水平,着力构建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取得了较好成效。归纳起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搞好摸底调查,找准监管薄弱环节。今年8月份,我们结合体制改革后开展的首次专项整治“亮剑”行动,组织各分局(所)对全县19家农贸市场进行调查摸底,将市场开办者基本信息、市场规模、市场内518户食品经营户、675户食用农产品全部建立监管档案。同时发现了我县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市场基础设施参差不齐,普遍存在经营场所卫生差、经营自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等基本没有落实。二是市场内多数经营户索证、索票、台账制度未建立,食品安全意识淡薄。三是市场普遍没有配备相应的食品快检设备,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缺乏有效保障。二、明确监管责任,开展专项整治。针对摸底调查发现的农贸市场监管存在的“风险点”,我们从落实监管责任入手,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推动由事后处置向预防为主转变。一是明确监管人员责任,做到监管区域“网格化”。将全县19个市场监管经营主体以基层分局(所)为主体,实现分局(所)长与市场监管人员、监管人员与市场开办者、市场内各类食品经营者层层签订《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状》,做到任务落实到人,监管责任明确到人。二是落实日常“痕迹化”监管,严格按县局《食品药品监管责任追究办法》的规定,监管人员每月对农贸市场各类监管对象至少进行一次检查,做到监督检查有记录、检查双方有签字,监督文书齐全,监督结果真实可信,确保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可防、可控。三是开展了一次《农贸市场及食用农产品专项整治》,在全县19个农贸市场张贴“严厉打击第1页共3页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行为的通知”500余份;张贴“十不准、八禁止”食品安全警示宣传材料100多份,利用市场内的10多个led显示屏,播放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信息20多条。结合县局开展的“食用油”、“肉制品”等专项整治,对19个农贸市场各类经营户进行集中彻底清查。对涉及无证经营、进货台帐记录不全、未索证索票等违法行为,下发预警通知书(办证通知书)16份,排查食品安全隐患3个,及时查处了一批销售过期食品、无中文标签肉制品、无证经营食品等违法行,有效规范了农贸市场食品经营秩序。三、找准突破口,强力推行“一票通”。针对农贸市场内大部分经营者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台账记录积极性不高,食品安全信息不准确,出现问题难于追溯的实际,我们8月初率先在全县农贸市场推行使用“一票通”购货凭证。为使食品经营户接受“一票通”,我们采取三项措施,一是与食品从业人员培训相结合,将如何正确填写、索票粘贴、保管年限等内容作为食品从业人员培训重要内容之一。共开展培训10期,培训500余人。二是召开专题会议,重点推广。8月份在县局召开的食安办成员单位食品安全监管专题会议上,县局就推行“一票通”的意义和作用做了介绍,引起XX县区8所学校分管食品安全的校长强烈兴趣,会后纷纷到县局索取“一票通”样本,认为“一票通”有效解决了学校食堂长期存在的食用农产品购货台账无法规范、食品质量不稳定以及来源复杂、报帐难等问题。三是实施倒逼机制,通过规范学校、机关食堂、餐饮经营户进货台账等方式,督促市场经营户使用“一票通”。通过开展专项整治、对未建立台账制度或台帐记录不全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处罚决定书等手段,督促全县1500多户餐饮单位全面使用“一票通”作为进货台账,实现了以批发源头监控为切入点,进销货台账全覆盖的记录机制,达到了全面监控食品准入的目的,有效化解了食品安全监管风险。“一票通”推进近3个月来,全县19家400余家食用农产品经营户已领取“一票通”票据3000余本,真正实现了食用农产品从市场准入到生产经营各环节来源可溯、流向可追、问题可查。四、抓好示范创建,发挥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