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群众工作经验交流疏通三个渠道增强群众工作效果为深入开展检察机关群众工作,近年来,XX县区人民检察院不断在疏通检民联系渠道上下功夫,构筑起了与人民群众感情上的渠道、便民利民的渠道、理解信任的渠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人民群众和上级检察机关的一致好评。省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王铁民在不久前考察XX县区院工作时,对该院的检察群众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一、搭建检民沟通管网,疏通与人民群众感情上的渠道该院将搭建检察干警与人民群众联系的各种平台作为工作重点,使干警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联系,增强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感情。一是以设立的检察室、检察联络站和社区服务站等机构作为检民联系的平台。驻室站干警根据工作性质在一定期限内与若干群众开展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疾苦,定期将收集的情况向院群众工作办公室汇报,增强检察机关对人民群众的了解。二是延伸平安指导员、企业秘书职能,使之成为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担任平安指导员、企业秘书的干警在履行职责时,坚持以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主动听取群众意见,并在村民和工人中开展交友、交心活动,使检察干警更加贴近人民群众。三是组织开展检民双向交流活动。实行“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每年组织全体干警开展一至两次的访贫问苦活动;建党节期间每个支部联系、帮助一名困难老党员;开展了每名干警交一个书友、一个农友、一个工友的“交三友”活动。同时,坚持以检察公众开放日活动为平台,请群众走进检察机关,深入了解检察机关,从而使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检察机关亲民的意愿和作风。四是以亲民、爱民、便民的措施和行动,拉近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认真践行人性化办案的理念,办案取证时尽量以便车、便装和方言与人民群众交流;尽量避开群众的劳作时间调查取证;尽量以诚心、耐心、细心对待文化程度较低和相对保守部分群众;接待群众时,实行一张笑脸相迎、一张椅子请坐、一杯热茶暖心、一片真诚解惑、一句再见送行的“五个一”制式行为,让人民第1页共3页群众真正感受到检察机关的温暖。二、积极为民办实事,疏通便民利民渠道坚持在检察工作中积极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维权利,极大地深化了检察群众工作,使之成为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有力保障。一是立足检察职能,惩贪腐,治犯罪,伸张正义,解民之所忧。把检察群众工作贯穿执法办案的全过程,认真办理涉及人民群众权益的各类犯罪案件。近年来,该院重点开展了涉农职务犯罪专项整治活动,对人民群众反映的村干部利用职权侵犯农民利益的贪污贿赂犯罪依法重点打击。三年来共办理此类案件12件19人,追缴赃款500余万元,全部返还村集体或农民群众,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同时,积极参与对黑恶势力等犯罪的打击,充分运用检察权依法监督纠正各类侵犯诉讼参与人合法权利的行为,增强了检察机关的社会公信力。二是抓好信访接待工作,排民之所难。积极探索新时期检察信访接待工作新方法,建立并完善了首办责任制、联合接访工作制度、双向承诺制度和“五字法”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得到了来访群众和上级检察院的充分肯定,其中信访接待“五字法”工作方法得到了省检察院的高度评价。三是积极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促和谐环境。根据刑事案件社会矛盾较为集中的特点,该院探索建立了“五化五解”工作方法,有效地化解了刑事案件中产生的各类社会矛盾。在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活动中,除抗诉或纠正诉讼违法活动外,还通过支持困难民工提起维权诉讼等途径,依法化解各类社会纠纷,防止了社会矛盾的激化,为人民群众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作出积极的贡献。三、开展检民互动活动,疏通理解信任的渠道坚持把开展检民之间的互动活动作为化解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质疑、疑虑的重要方式,增强检民之间的互信和互谅,促进了检民关系的和谐,提高了检察机关的公信力。一是深化检务公开,利用多种载体让人民群众认知检察机关和检察工作。利用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向人民群众公开检察工作的性质、任务、职责和办公、办案工作程序。每年组织三到四次大型的法制宣传活动,深入到乡镇、社区,向当地群众宣传法律知识和检察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