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实习指导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建学院土木工程系2006年6月工程地质实习指导书一、实习的目的、任务本次实习是交通土建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其目的在于通过在秦皇岛石门寨地区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全面认识和了解工程地质条件,学习和掌握工程地质工作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工程地质学是以工程地质条件为研究对象,以工程地质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为核心,以保证工程建筑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为目的的工程实践过程。通过实习,了解工程地质勘察的工作方法和手段。工程地质测绘是工程地质勘察的基础工作。工程地质测绘主要任务是为了研究拟建场地的地层、岩性、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及物理地质现象,对工程地质条件给予初步评价,为场址选择及勘察方案的布置提供依据。工程地质测绘应做到:(1)充分收集和利用已有资料,并综合分析,认真研究,对重要地质问题,必须经过实地校核验证:(2)中心突出,目的明确,针对与工程有关的地质问题进行地质测绘;(3)保证第一性资料准确可靠,边测绘,边整理;(4)注意点、线、面、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为了使同学们能够掌握工程地质测绘的基本程序及过程,实习拟按生产实际分为资料准备、外业测绘及资料综合整理等三个阶段进行。二、实习的基本要求(一)基础地质部分1、了解各类岩石的成因、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主要类型;2、通过野外路线地质调查,掌握岩石和土的成因类型、地质特征及其工程性质;3、通过野外路线地质调查,掌握地质构造基本类型及特征,地史及地质图的基本知识;4、通过野外路线地质调查,掌握地表水的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和特征。(二)地质灾害部分1、通过野外路线地质调查,了解滑坡、崩塌等重力地质作用和现象的形态特征、分析其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防治措施等;2、通过野外路线地质调查,认识岩溶地形(石芽、溶沟和落水洞),并解释它们的形成发展过程。了解岩溶所产生的工程危害。三、实习的内容(一)绪论1、实习区的位置、交通及自然地理概况我校秦皇岛教学实习基地,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约24km的中国北方地质实习基地,隶属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镇管辖。基地来往交通甚为方便,有火车及公路汽车与秦皇岛市相通。实习区地处燕山山脉东端的柳江盆地,地势西、北、东三面高;南面低逐渐过渡为沿海堆积平原,构成一个向南敞开的簸箕形地。盆地中部为大石河谷,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延伸,最后流入渤海。本区地形最高点为老君顶海拔493米,最低为70米。西部、东南部地势高峻,河流切割较深,山坡陡峭为构造剥蚀地形,相对高差较大一般为170米,多属低山,坡、顶基岩裸露,濒临河谷可见有狭窄断续的基座阶地。北部、南部为剥蚀构造地形,山顶、山坡较平缓,多构成单面山和馒头状山丘,坡麓发育有坡积裙,沟谷也较发育,在其出口可见规模不大的洪积锥、扇。中部为较开阔的大石河河谷,地形平坦,河谷两侧顺河发育有三级以上内叠阶地,属堆积阶地。本区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可见有重力堆积、残坡积、洪积和洪冲积。在构造剥蚀地形,可见有崩塌和倒石锥,其岩性为大小不等到带棱角的岩块;在剥蚀构造地形,多见有坡积、洪积和残积物,厚度不大约3~5米,坡积物多见含碎石的砂或亚砂土;洪积物可见夹有磨圆度差,大小不等的砾石、粗细砂透境体的亚粘土、亚砂土;残积物多为红色含碎石的粘性土。大石河河谷漫滩多为卵砾石,向下游粒径明显趋小,阶地可见下粗以卵砾石上细以砂、亚砂土或亚粘土的二元结构,在河谷两侧靠谷坡边缘深部,可见有淤泥质沉积。冲积物的厚度一般小于20米。本区平均降水量为680~700毫米,多集中在七、八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5%,大石河年平均流量为5.07米3/秒,最大流量为11.8米3/秒。本区的地方工业以开采石炭二叠纪无烟煤和耐火粘土为主;并开采奥陶纪石灰岩做烧石灰和水泥的原料。在农业种植方面以小麦、玉米、高粱等为主;另外还盛产水果如:桃、杏、核桃及板栗等。柳江盆地一带由于交通方便,地形比高不大,地质条件及露岩均较好,在北戴河海滨一带可观察海岸地质现象,故本区作为工程地质教学实习基地是一个较好的地点。(二)区域地质...